東南網-福建日報廈門觀察7月25日訊(本報記者 蒙少祥 陳挺 鄧婕 通訊員 陳相秋)長期以來,人們對廈門有一個偏見,那就是廈門是一座宜居的城市,卻不是一座可以創業的城市。而現在,這種偏見可以改變了。
7月17日,國務院舉行“全國就業創業工作表彰大會”,廈門市副市長李棟梁代表廈門,領回了“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的獎牌。
據悉,本次廈門勝出,依靠著雄厚的硬指標實力,在此次國家級創業型城市評選中,人社部組織有關專家及國家城調隊等權威機構開展了創建工作“五大體系”63項硬指標評估、21項基礎資料的采集分析及創業環境滿意度問卷調查。最終的結果是,廈門在首批90個國家級創建創業型試點城市中脫穎而出。
這意味著,擁有“宜居城市”、“文明城市”等眾多靚麗頭銜的廈門,再度增添了一張燙金的新名片。“宜居”廈門、“安居”廈門,今后除了會唱溫馨的《鼓浪嶼之波》,還會演唱激昂的《愛拼才會贏》。隨著建設海峽西岸人才創業港藍圖的繪就,在廈門這個美麗的城市,政府、社會、勞動者將共同合奏一曲更加氣勢磅礴的“愛拼才會贏”創業樂章,鷺島怒放創業之光。
準備充分
廈門要爭就爭第一
2008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決定在全國開展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試點,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抓住機遇、積極響應。2009年11月廈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創建創業型試點城市。
爭創首批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廈門人社部門被委以牽頭創建工作的重任,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單位共同研究制定創建實施方案,解決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統籌安排、有序推進創建工作;時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葉重耕副市長(現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多次組織召開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專具體布置指導創建工作,并多次赴創建活動現場進行指導。廈門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親臨市創建工作一線考察指導,為創建工作建言獻策;各區政府結合實際出臺各具特色的創業扶持政策措施,大力興建多元化的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培訓、項目推薦、專家指導、融資服務、創業孵化、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工商部門通過推行扶持中小微企業存續舉措、減免注冊費用等政策創新,為企業準入和發展開辟“綠色通道”……廈門各級各部門以高度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只爭朝夕、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力推進創建工作。
有著如此充分的準備,分管創建工作的廈門市副市長李棟梁底氣十足地表示:“爭創創業型城市,要么不拿,要拿的話廈門就一定要拿到國家級獎項。”
基礎扎實
廈門具備得天獨厚創業優勢
能在90個國家級創建創業型試點城市中脫穎而出,有賴于廈門的創業文化底蘊和悠久的創業歷史,緣于特區建設30多年的實踐和融入廈門人血液中的那一份刻骨銘心的創業天賦,根植于民間的創業文化以及政府引導全民共同推動創業的大環境。
從19世紀中葉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為代表的大批華僑華人回廈門興辦實業、教育創業開始,廈門就以活力、溫馨、宜居著稱,以占福建省9.6%的常住人口(361萬人,戶籍人口185萬人)和1.3%的土地,創造出占全省14.3%的生產總值、25.6%的財政收入和52.4%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廈門曾被評為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全球創業觀察(GEM)城市”之一,榮獲世界銀行評選的投資環境中國內地金牌城市,創業環境躋身全國前四強,“1+1群”創業培訓“廈門模式”示范全國。
措施有力
細節著手決定成敗
細節決定成敗。為爭創首批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廈門從高處著眼,從細節處著手,許多工作細致入微。
創建期間,廈門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獎勵措施,創業孵化基地一次性給予2萬元至10萬元資金補助,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最高可申請100萬元貼息貸款。小額擔保貼息貸款額度從5萬元提高到10萬元,對象從失業人員擴大到全體勞動者,降低門檻、簡化手續,并將小額擔保貸款與婦聯的“婦女創業發展資金”貸款、共青團的“快捷貸”和“創業易”青年創業貸款項目一起宣傳推廣。另外,廈門還是全國實踐農村婦女小額貼息借款最早且唯一由政府撥款、婦聯聯合農信社運作、貸款額度較大、據實全額貼息的城市。
高效率源自扎實的基礎工作,就業人口的信息化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四川省政府向廈門方面請求提供在廈門工作與生活的川籍人員相關情況,結果不到半個小時,廈門市人社部門立馬就拿出了相關的資料,甚至具體到川籍人員原先所在的縣市以及現在的具體工作單位。如此高效率的工作,令四川方面驚訝不已。由于建立如此翔實可靠的就業人口數據庫,廈門創業工作的開展做到有的放矢。
創新突出
眾多創業亮點閃現
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表示,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型城市建設,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在爭創首批國家級創業型城市過程中,廈門眾多創新亮點突出。
高起點創業。以創新為導向,通過創業園、孵化基地等公共創業平臺,為留學生、高校畢業生提供高層次服務,帶動經濟結構調整。廈門留學生創業園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最大的大學生科技企業孵化集群,在孵企業400多家,博士和碩士創業者比例超過70%,300多個項目得到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技術創新立項支持。
廈臺合作創業。先行先試,全國首家面向臺灣科技人才創業和技術轉移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廈門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先后投入3.6億元,為臺灣科技人才來廈創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全方位的創業服務,已吸引89家中小科技和商業企業入駐。
民間攜手創業。通過社會化創業平臺孵化,使創業者輕松擁有各種社會資源,降低經營風險和成本,實現提速發展。以生產和加工成功的企業及企業家為目標的弘信創業工場,孵化并入市的企業近20家,帶動5000多人就業,年創產值達20個億,創稅收近億元。
特色農業創業。通過農村“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社等集團化創業平臺,廈門推動農民規模化創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廈門全市現有農村專業合作社544個,出資額度達8.4億元,帶動周邊農戶5.3萬戶,占全市農戶總數的22.3%。
最終勝出
實現五大創業型城市目標
歷經三年的攻堅戰,廈門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遞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基本實現“創建工作優、創業環境好、創業活動多、創業能力強、創業貢獻大”的創業型城市目標,形成了鼓勵“高起點、集團化、規模化”高端創業與扶持廣大勞動者生存型創業并重的政府支持創業、全民踴躍創業的局面,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在全省率先突破、率先取得成效,實現了創業帶動就業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突出表現在“六突破”和“一降低”,即創業項目突破千個、創業孵化基地入駐企業突破萬家、創業培訓人數突破萬人、新增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突破十萬戶、小額擔保貼息貸款突破億元、創業帶動就業人數突破數十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降低到近年來最低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