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建立城市義工隊伍 讓奉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東南網12月31日廈門訊(福建日報記者)每周六上午9時整,在廈門島內車流量最大的一個路段——鷺江道輪渡周邊的公交車站、出租車站以及道路兩旁,都活躍著一列頭戴紅帽子、身穿紅馬夾的隊伍,他們有的積極協調排隊等候公交車的人群,有的勸阻一些不文明駕駛的司機,有的幫忙攙扶那些上下公交車的老弱病殘人員……在外地游客云集的廈門輪渡,這個忙前忙后的隊伍格外令人惹眼。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廈門市思明區城市義工。今年6月份,思明區在廈門市率先建立城市義工隊伍,每周六固定開展不同主題的“感恩生活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30多場“城市義工志愿行動”,招募社會義工800多人,參與活動達1500多人次,城市義工志愿服務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社會各界產生較大影響。如今,周末去做城市義工已成為不少人的生活習慣和期待,也是越來越多廈門人追求的一種時尚生活方式。
正是在此基礎上,12月22日,廈門思明區成立了城市義工協會,這意味著,800多名義工將在這個“家”中,通過定期召開義工分享會、交流心得、相互學習中逐漸完成自我成長。在成立大會上,省委文明辦主任馬照南充分肯定了思明區城市義工志愿行動,他說,“思明區率先成立城市義工協會,為美麗廈門、美麗海西建設提供了新載體,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新平臺,為文明創建提供了新機制。”
“目前,思明區城市義工志愿行動已涌現出了一批優秀個人、家庭和一批義工服務陣地。思明區將借助協會平臺,進一步規范、組織全區義工志愿活動,協調、指導、促進義工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讓更多的人成為‘最美的廈門人’,為廈門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思明區委書記游文昌表示。
城市義工,領社會風氣之先
在城市義工輪渡服務點里邊,有兩個中專生特別令人關注,他們分別是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學生李文輝、何彬,記者了解到,他們每周六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來到輪渡參加義工活動,從未間斷,在他們的帶動之下,學校不少人也加入到了城市義工隊伍來。“其實這沒什么。”李文輝聳聳肩,“參加義工活動不但可以通過幫助他人獲得快樂,而且能充實大學生活。”
“每個月選擇一天時間,我們大桶水足浴城許多技師來到愛心護理院,發揮各自的優勢特長,給護理院老人們修理指甲、按摩以及做清潔工作。”來自廈門大桶水足浴城的林春華是一名人事主管,她告訴記者,在參加了一次思明區城市義工活動后,他們便自發組成思明城市義工志愿小分隊,在周一至周四四天時間內任選擇一天去愛心護理院為老人服務,每次報名的人員名單都填滿了紙張。現在,大桶水足浴城已形成固定的服務時間,有固定的服務項目和固定的活動聯系人。
事實上,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足浴技師,都只是思明區城市義工幫助他人的一個縮影。今年6月,思明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啟動“感恩生活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各種形式的活動便成了廈門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城市義工前往老人院與護理員一起關心孤寡長者,陪老人們下棋、聊天;在街頭分發“城市公共文明常識”的小折扇;開展無償獻血活動;在海邊宣導公共海灘安全;輔助殘障人士、創設培訓和就業機會等等。為了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活動中來,給需要幫助的人和奉獻愛心的人搭建一個平臺,他們將活動時間設定在每周六,并在報紙、網絡上提前發布當期的主題預告。
隨著活動的開展,思明區城市義工的隊伍很快得到壯大,他們在定期召開的義工分享會上,互相交流心得與學習;在活動中具體分工,嘗試擔任活動策劃、活動協調員等,來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
思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添友表示,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的成立,無疑將開辟更多的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團隊凝聚力建設,進一步形成“城市義工是奉獻者、受益者和傳播者”的精神認同和守望相助的和諧社會氛圍。
戴著小紅帽的盈華出租車司機劉路廣說,“雖然只是細小的事情,但能夠提供一點幫助,我們也很開心”。
義工們的行動,讓我們看到“愛的天使”正守護鷺島的每個角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理念引領著社會風尚,帶動廈門互助友愛的城市氛圍,在每個人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
陳添友表示,城市義工為民生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的要素,推動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促進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和諧發展。可以說,城市義工生動詮釋了“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引領社會風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