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排頭兵,奮力譜寫“中國夢”的廈門篇章
——寫在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開展工作檢查之際
筼筜湖經過綜合整治水質得到徹底改觀,已成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 林熙 攝
東南網5月2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世雄 林熙)
去年全省工作檢查以來,廈門市全面推進跨島發展戰略,大力實施綜合配套改革,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求好、求優,堅持四化同步、三群聯動、三維對接,致力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轉作風,有效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5月15日,省委書記尤權在廈門市領導干部大會上充分肯定廈門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希望廈門進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試,繼續當好推動科學發展的排頭兵、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兩岸交流合作的排頭兵,更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為推動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初夏時節,徜徉廈門街頭,隨處可見綠意蔥蘢、生機勃勃的鳳凰木。怒放的鳳凰花,姹紫嫣紅,燦若云霞,把廈門“燃燒”得格外艷麗。
紅花綠葉所映襯的,是一份份驕人的成績單——
去年全市生產總值2817億元,同比增長12.1%,增幅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二,財政總收入和地方級財政收入分別是739.5億元和422.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4%和14.1%,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為37576元和13455元,同比增長11.9%和12.8%。今年1-4月,全市GDP同比增長11%。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3.1%和19.8%,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增幅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首位。企業經濟效益繼續回升,工業品產銷率達99.4%,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4.7%;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外貿競爭力升至全國百強市第五位。
僅今年初以來,廈門就榮獲了“對外開放金牌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之一”、“2012年度中國最美會議城市”“中國和諧城市十強”“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前20”等眾多榮譽。
創新驅動
引領未來發展
16日至17日,省委常委、副省長、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履新翌日,就率隊深入高新企業園區,走訪了廈門天馬微電子、新科宇航、廈門ABB等高新企業。
王蒙徽在調研中指出,要加快建設城市創新體系,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推動產業向高端化、集群化、高新化發展,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推進廈門在科學發展的快車道上繼續前行、高位跨越。
一年來,廈門創新驅動成效進一步顯現。5平方公里的科技創業園、12平方公里的軟件園三期和海西微電子園等建設加快推進,意向入園企業260多家。火炬高新區國家級孵化器建成面積超過55萬平方米。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的海滄生物醫藥港已入駐企業93家。去年382家規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全部高新企業為755家)產值1877.4億元。今年來高新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8.7%,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升至43.7%。
創新需要發展空間。去年廈門市省級五大戰役進度總體全省領先。今年一季度,廈門重點項目戰役完成投資150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38.4%;城市建設戰役完成全年44.2%,進度全省第一。今年前4個月全市完成固投383億元,同比增長20.1%。
創新需要發展后勁。廈門狠抓外企、央企、民企招商,三維招商成效顯著。去年來共引進外資項目361個,新增世界500強項目12個。其中,今年前4個月實際利用外資達9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簽約央企項目9個,50億元規模社保基金管理機構落戶。對接民企合同項目193個,投資總額336億元,去年簽約項目開工率達85.1%。
先行先試
綜改全面突破
廈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對廈門綜改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狠抓機遇,著眼“先”、著力“行”、大膽“試”,全面推進綜改試驗。
大力推進重大產業平臺建設。啟動總面積156平方公里的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建設,完成填海造地6.7平方公里,有20多個現代服務業項目意向入駐。
兩岸金融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已注冊項目179個、在談項目155個,總投資額超580億元。廈門成為大陸首個建立兩岸跨境人民幣結算清算群的城市,全市有8家銀行獲批開展新臺幣兌換業務,兩岸跨境人民幣結算量、新臺幣兌換業務量居大陸各城市首位。
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投資55億元的總部大廈開建,廈門航交所、東南國際航運仲裁院、福建電子口岸正式運作,遠海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動建;海滄保稅港區二期封關運作,完成廈漳港口一體化整合。今年1-4月,廈門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5961.47萬噸,同比增長13.9%,其中集裝箱同比增長17.3%,增幅在全國規模以上港口中排名第二。
兩岸貿易中心總部大廈揭牌運營一個月來,已有15家商協會和3家企業入駐兩岸貿易中心。
對臺經貿合作更加密切。去年來共批準臺資項目183個,合同和實際利用臺資分別達5.2億美元和3.85億美元。有14家廈門企業赴臺投資。去年來,大陸居民經廈門赴臺旅游團組7670個、18.5萬人次,規模持續擴大。率先開展海峽兩岸海鐵聯運轉關和“兩岸速遞”業務,廈金海底通訊光纜建成開通,實現兩岸“客、貨、郵、通信”直航。
跨島發展
煥發勃勃生機
被譽為福建第一橋的廈漳跨海大橋不日即將通車,以往需要迂回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將縮短至30分鐘,廈門灣融合將更加緊密。而廈漳泉同城化重要道路工程——“水瀏線”的拓寬改造也在加速推進,雙向六車道的主車道可望在“9·8”前全線通車。
廈門加快拓展島外新城格局。去年各區相繼動建重大項目90多個,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完成投資854.2億元、同比增長30.4%,占全市投資的64.5%,其中島外新城四個組團完成投資增長39.6%,島外工業產值占全市63%。今年來島外投資比重進一步提高到66.2%。集美新城核心區150多家企業已簽約落戶。島內外一體的市政建設、管理和服務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城鄉水、電、氣、公交、有線電視等8種主要公益產品實現同城同價。
廈門持續提升島內城市功能。東部新城片區、國際郵輪母港規劃建設扎實推進,火車站片區改造啟動,“三舊”改造和產業“退二優三”步伐加快。觀音山、五緣灣等商務營運中心新引進總部企業140多家。
廈漳泉同城化穩步推進,兩批共57個項目全面鋪開。龍廈鐵路建成通車,廈安高速主線貫通,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進展順利,九龍江北溪引水左干渠改造二期工程投入使用。
保障民生
奏響和諧音符
廈門大力抓好就業就學社保和新“醫食住行”民生實事,加快和諧社會建設步伐,去年投資70多億元用于5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今年新一批50個項目投資總額進一步增至80億元。
積極破解“用工難”,促進富余勞力轉產轉業,2012年獲國務院授予“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稱號,就業滿意度全國第二。2012年農民工資性收入占總收入的54.5%,成為農民增收主要來源。
保障性住房累計竣工5.64萬套,完成選房入住2萬多戶,其中去年以來建成30450套。
多策并舉緩解交通擁堵,40條道路、16個公共停車場項目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增加停車位近2萬個。
啟動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2年新增學位1.2萬個,并在全省率先實現公辦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化學校建設100%達到“國標”、從幼兒園到高中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城鄉“生均公用經費”統一、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教育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全國率先實現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進一步提高全體參保人員醫療保險待遇;探索實施慢性病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方便群眾就近治療,有效分流大醫院門診壓力。
以創建國家級生態市、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持續推進“四綠”建設,去年來共完成造林綠化4.9萬畝,抓好10條溪流整治,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