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6日訊(福建日報廈門觀察記者 鄧婕 林世雄)
三簇“大火苗” 6日,韓亞航空飛機在美失事,141名中國籍乘客中有70名師生是赴美的學生夏令營(團)成員。 一石激起千層浪,近年呈井噴式增長的游學熱再度引發關注。動輒幾萬元的游學項目是否物有所值?“游學”究竟有沒有暗藏危機?游學市場應該如何監管? 三簇“大火苗” 催旺游學熱 “以廈門為中心,輻射英國、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多個熱門留學國家,可以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海外服務執行體系。”廈門嘉士得教育機構負責人拿著筆對著墻上的世界地圖“揮斥方遒”。 游學熱潮興起于歐洲,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在國內成為一種國際性跨文化體驗式的教育模式。近年來隨著出境游的放開,游學的辦理手續日益方便,于是出現了“井噴”現象。以嘉士得為例,該機構從2005年創辦至今,已經幫助了數百名學生出國游學,即使在6日韓亞航空客機墜毀事件發生之后,該機構的生源也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畢竟客機墜毀只是偶發事件,”嘉士得負責人說,“而且我們早在上個月就已經定制定好游學團隊和路線了。” 在出國(境)旅游業務界工作了20多年的廈門中國旅行社出境旅游中心總經理汪寧告訴記者,僅今年寒暑兩假,他們旅行社就辦理了近200人的游學業務。“而2002年游學人數大約只有20人,短短十年時間,增長了10倍。”汪寧說,游學的范圍也從新加坡、韓國擴大到英國、美國等地。 市場的擴大必定催生游學辦理模式的多樣性。包括中旅在內,廈門各大旅行社開始尋求與教育機構、學校合作。 “如果學校今年有學生要游學,校方會提早與我們聯系,根據學生人數和特點制定文化之旅、藝術之旅等路線。”廈門某旅行社處境旅游營運總監說,“每年出團的人數不定,就今年而言,有3個團報名參加,每個團20—30人。” 廈門英才中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表示,學校與機構、旅行社合作辦理學生游學項目,一是為了拓寬孩子們的眼界,二是讓游學成為學校日后招生的“籌碼”,而這并不僅僅是英才才有的想法。 無論如何,旅行社、教育機構和學校就像三簇火苗,已經讓游學市場這一鍋水沸騰了起來。 |
相關閱讀:
- [ 07-16]“游學”規范化才能可持續
- [ 07-15]暑期游學,別讓本土文化“失寵”
- [ 07-15]韓亞空難游學團調查:收費近3萬中介層層轉包(圖)
- [ 07-13]出國游學經營機構多無資質 層層轉包成潛規則
- [ 07-12]海外游學中到底誰在“吃學生”?
- [ 07-11]空難敲響游學安全警鐘 如何選擇有保障的游學營?
- [ 07-11]教育有關部門別充當國外游學推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