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6日訊(福建日報廈門觀察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管軒 陳智明)
瀚天泰成公司的碳化硅外延晶片生產車間。劉方昆攝
日前,廈門火炬高新區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園區企業綠邦膜科技的“LB纖維絲增強型中空纖維膜及組件”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化示范項目、海一生物自主研發的“對蝦用高活性生物發酵飼料及其制備方法”喜獲國家發明專利……一連串的創新成果不僅讓高新區朝著創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目標邁進了一步,也為高新區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提供了重要推動力。
創新引領發展。去年,高新區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出150億元的工業產值,發展質量和效益全國領先。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38.2%,增速高于全市一倍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逼近千億,占全市的41.7%。高新區已成為廈門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創新、創造的主力軍。
服務保創新
近期,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瀚天泰成電子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參與了國家“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SiC碳化硅外延材料研制的課題,與株洲南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一道組成“產學研用”聯盟,共同建設開發的SiC電力電子器件工藝制造和模塊封裝平臺。
一直以來,高新區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以優勢互補為前提,以協同創新為核心,以利益共享為動力,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深化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的聯系合作,走出了一條“內聯外合”的特色之路。
為了完善服務體系,保障創新發展,高新區一面努力營造創新環境,建設創新體系,打造創新載體和平臺,一面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高新區創新體系建設。目前,高新區已擁有3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形成了總孵化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的海西最大的現代化科技研發孵化集群,在孵企業超過600家。國家LED應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成為園區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的載體。2011年,高新區設立了海西股權投資中心,目前已累計引進86家股權投資類企業,管理基金規模約80億元,為高新區企業與投資機構和資本市場對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企業促創新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廈門國家火炬高新區通過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支持和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攻關,培育和扶持了大批創新能力強勁、創新研發活躍、創新成果豐碩的科技型企業。
天馬微電子建成國內第一條、全球第二條第5.5代低溫多晶硅液晶顯示器生產線;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個神經創傷治療性藥物——神經生長因子(恩經復),成為福建省第一個國家一類新藥;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開發了國內第一套互聯網監控系統;瀚天泰成公司成為國內第一家提供產業化3英寸和4英寸碳化硅半導體外延晶片的生產商,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廈門優訊自主研發出國內第一顆光通信前端高速收發芯片;麥克奧迪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研發、建立的數字病理系統及數字切片遠程會診平臺居國內領先地位……
目前,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占廈門市近四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0%以上;園區企業建成的國家及省市級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超過60家。
人才領創新
上半年,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名單,廈門占有三席,其中2人出自高新區,分別是來自廈門乃爾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聶泳忠、銳騏(廈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謝洪泉。
這是高新區打造“人才高地”的又一得意之筆。對人才引進工作,高新區向來不遺余力。全區上下牢固樹立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理念,大力推進“人才帶動”戰略,通過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帶領一批創新團隊、支持一批優勢學科、帶動一批新興產業,迅速形成創新能力強、產業鏈完整、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高新區上半年新增8名廈門市“雙百計劃”人才,目前,廈門高新區共有52個創業人才項目落戶,占廈門市已落戶創業人才項目的60%以上。這些人才已經在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逐漸發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