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劉麗英 曾海林)在店面租金和人工成本高漲的壓力下,我市的餐飲、烘焙、美發美容、服裝、電器、茶葉、滋補品等連鎖品牌紛紛縮減門店數量,甚至從繁華商圈撤退。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連鎖品牌選擇“減店”、“瘦身”,投資店面的獲益可能不如從前,市民投資店面得謹慎了。
A
租金和人工費都漲,逼連鎖店鋪縮減
昨日記者逛市時,發現很多曾在消費者心目中廣受好評的連鎖品牌已從廈門市面上消失了。
“記得4年前全芳面包在蓮坂開出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現烤烘焙店,還經常舉辦蛋糕DIY等活動,還制作了一個全廈門最大的蛋糕,但現在,這一切都成為記憶了。”市民張先生有些傷感。
市民曾小姐則非常懷念曾經的“光合作用”時光:“逛完中山路,在光合作用來杯咖啡,邊喝咖啡邊讀書,這種‘閱讀加咖啡’的時光非常愜意。雖然現在可以通過網絡買書,但缺少了體驗、交流。”
火車站附近的福春姜母鴨負責人洪水拱說,他現在開店的地址原本是一家知名茶葉品牌,合同到期后因為經營成本上升等原因,撤出了,“去年我剛接手時,這一帶好多店面都無人經營”。
這些年,從繁華商圈撤退的連鎖品牌不少,除了全芳烘焙,光合作用,還有多家茶葉店、燕窩店,還有曉風書屋等等。
有業內人士透露,我市一些品牌店幾年前大肆擴張,在全國開出上百家連鎖店,眼下“養店”已成了巨大負擔,造成資金短缺。
“很多連鎖企業的門店正處于苦苦支撐的狀態,有的則已經縮減了門店。”廈門市商業聯合會連鎖經營同業公會秘書長郭芷頊說,以服裝業為例,有人預測未來三年內門店將壓縮50%,因為很多人已經習慣只在網店買服裝了。許多高端餐飲門店賓客稀少,有時服務員比客人還多。關店其實還意味著解脫,意味著不必費盡心思籌集店租、人員工資,不必“養店”了。
B
店面招租變難,業主壓力山大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連鎖品牌選擇“減店”、“瘦身”,出租店面獲益已不如從前。
這種情況在漳州已經出現了。鄭女士在漳州市區黃金地段擁有一個店面,店面到期后她并沒有漲租金。她說,這條街多數是泉州服裝企業開的旗艦店,最近一兩年頻頻出現關店,有的店空置幾個月都還沒租出去。在這種情況下,她壓根不敢漲租金。
廈門的一些地段同樣出現店面出租難的現象。從事餐飲業的鄭先生說,他的朋友在一個新開發樓盤購置店面,以很便宜的租金出租,“只是想多多少少收點租金減輕按揭壓力,但沒有人敢承租。投資店面的人其實壓力蠻大的,花那么多錢買店面卻一分收益也沒有,錢存到銀行還有利息呢。”
金雞亭附近的一個小區建成多年,但小區店面招租一直不佳,個別網點也租出去過,但過不了多久,商戶就離開了。對此,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是這一地段人流量不夠大,店面在布局上不成氣候,如餐飲,雖然也有大排檔、鴨肉粥店,但規模小,數量少,消費者感覺選擇余地不大,就到周邊其他餐廳多的小區消費了。這類店面租金不是很高,但幾年來經營者都是租約一到期就選擇離開。
C
轉手不易,部分投資客被套牢
4年前,溫州人吳先生在東浦路以80萬元的價格買了一個店面,現在有人表示愿出300萬元購買。吳先生的投資比較成功,相比之下,同是溫州人的蔡女士卻沒有那么幸運:她在五緣灣投資了一個店面,到現在兩三年了都沒有租出去,想賣掉又沒有達到心理價位。
“現在除非有位置非常好的店面,否則不會輕易出手。”集美一所高校的楊老師說,幾年前,他在大嶝島買了一個店面,當時價格比較低,后來發現,大嶝島商業活躍區主要在小商品市場周圍,而他投資的店面位置比較偏,幾乎很少人光顧,不但很難租出去,想轉手賣也沒人敢接手。
陳先生近期在蓮坂商圈投資的一個店面,也成了燙手山芋。由于住宅投資的限制,手里有點閑錢的陳先生在蓮坂買了一個店面,價格560萬元。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原本打算快進快出轉手賺錢,卻遲遲找不到人接盤。當時手里有200多萬元資金的陳先生算是個有錢人,沒想到,投資店面之后,由于有按揭貸款,他每個月都被銀行追債。
“現在經濟大環境不夠穩定,加上網店對實體店的沖擊,對店面投資也造成影響。”蓮坂一家中介的經紀人王先生說,他的公司長期做店面中介業務,手頭有一批投資客戶資源。不過近期這批投資客對店面投資相對謹慎,不像前幾個月會主動打電話到中介公司詢問哪里有合適的店面,他有帶人去看店面,但成交率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