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6月16日廈門海關遵令將海關郵政改為“大清廈門郵政局”,局址仍設于海關稅務司署辦公樓內(原樓已拆,現已改建為今海后路34號海關大樓)。是為官辦郵政之始。
此前,郵政一直是由海關試辦。廈門在1862年即設有海關代辦郵政,使用的是海關試辦時期發行的大龍、小龍郵票,蓋銷海關郵戳。清國家郵政官局于1897年2月20日正式營業,先后使用過慈禧壽辰加字改值郵票、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小龍加字改值郵票、石印及倫敦版蟠龍郵票。
最初,在福建省只設立福州、廈門及羅星塔三郵局,都附設在海關內。鴉片戰爭后,洋商洋人紛紛前來中國,為了他們通訊需要,1 863年上海英租界設置工部局書信館,發行郵票、收寄信件。于1890年2月5日在廈門開設代辦所,并于3月1日發售上海書信館印制的郵票、郵筒和明信片。1895年1月1日廈門商埠郵局成立,并于同年6月8日發售廈門工部郵政局自印的雙白鷺圖案郵票,但使用期很短。1897年2月30日國家郵政官局正式成立后,廈門商埠郵局便自行撤銷,故實際用量不多。
與工部局書信館同時的還有各國的客郵,廈門鼓浪嶼是各國領事館及洋行的聚集地,英、美、法、德、日各國領事館均辦理郵政,即“客郵”。使用的是其本國郵票,或加宇使用,甚至有特別印上中國國名及地名、郵資的“客郵”。一直到1922年在中國政府的不斷抗議下,各國才被迫陸續撤消其在中國的“客郵”。自明永樂年以后,民間商業活動頻繁,各地經營者互相往來、互通信息及匯兌銀錢。民間的信局發展迅速,除收寄信件外,還代辦匯兌等業務,至清咸豐、同治年間全國大小民信局多達千家。廈門因為是福建向外移民的門戶,據記載1822年前后廣東、福建兩地經廈門及陸豐出國的年達七萬人之多,大多去東南亞國家。民間信局——僑批局即應運而生,至清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廈門的僑批局多達七十六家,一直到解放后,僑批局才完成其歷史使命。
此前,郵政一直是由海關試辦。廈門在1862年即設有海關代辦郵政,使用的是海關試辦時期發行的大龍、小龍郵票,蓋銷海關郵戳。清國家郵政官局于1897年2月20日正式營業,先后使用過慈禧壽辰加字改值郵票、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小龍加字改值郵票、石印及倫敦版蟠龍郵票。圖片為1894年1月21日的蓋有大圓戳的大清明信片。
1894年自廈門寄上海的上海工部局20文面額的明信片。銷廈門工部局郵政代辦所1894年1月21日郵戳。
1898年廈門海關寄上海意大利領事的掛號公文封。貼清石印蟠龍4分直雙連及5分單枚郵票。
銷廈門郵政局大銀圓戳及"R"掛號戳,封背有完整的“廈門海關郵件”火漆封。
清代第一次郵資明信片,寄廈門本地,銷廈門郵政局大銀圓戳。
清代第一次郵資明信片,寄廈門本地,銷廈門郵政局大銀圓戳。
清末經由上海中轉經西伯利亞陸路寄荷蘭封,貼清蟠龍5分郵票兩枚,銷廈門郵局戳。
明信片,有1906年在廈門的德、法、日、英等國使用的“客郵”郵票及郵戳。
1922年英國、法國、日本在廈門的“客郵”的末日郵戳。
1922年英國、法國、日本在廈門的“客郵”的末日郵戳。
廈門工部局的2元面額稅票。圖片源自《廈門舊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