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2日廈門訊(本網記者鄒玒 盧超穎)海滄區海滄街道后井村的村民因附近石湖山碼頭裝卸煤炭產生粉塵,影響到了正常生活。今年廈門“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戴常友就此提交了一份提案。 ?粉塵影響居民正常生活 ?海滄7#煤碼頭2007年5月正式移交廈門港務集團石湖山碼頭有限公司使用不到兩年就達300萬噸吞吐量。2009年11月石湖山碼頭有限公司又整體租賃了海滄8#泊位(明達碼頭),該碼頭年設計吞吐能力350萬噸。這樣一來,兩個碼頭總共有650萬噸的吞吐能力,碼頭堆放大量煤,是海滄重點企業用煤的主要渠道。 該碼頭卸貨、堆放、轉運各個環節均產生大量粉塵。石湖山碼頭位于海滄街道后井村偏南面,春夏季吹南風時,后井村受其粉塵影響較大。 雖然企業在控制粉塵污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且不斷進行整改,近兩年來補充投入500多萬元用于建設各項環保設施,包括噴淋、噴霧、清掃等設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煤堆場屬于露天堆放模式,堆場外部道路、堆場內部路面、貨物表面及裝卸過程中產生的揚塵都對后井村存在較大影響。 提案建議應建設綠色港區 對此,戴常友委員建議,希望港務集團應按照環評報告批復的要求,對7#、8#泊位實施環保措施,如使用好目前的各種環保設施,從里到外,采取措施對各個環節進行綜合治理,最大限度降低粉塵污染,一是防塵圍網破損,要及時維護更換;二是加強場地的噴水,使堆場內的物料保持一定的水分,起到抑塵的效果;三是加強道路清潔和灑水,保持路面濕潤,減少揚塵;四是運輸車輛出港應清潔到位,減少對道路的污染。 此外,加強防風網、皮帶輸送系統、移動噴淋設備建設也能推進粉塵污染的解決。戴常友建議,盡快在7#、8#泊位的堆場四周建設規范的防風網;建設封閉的皮帶輸送系統;盡快配套移動噴淋設備,以更好地起到防風抑塵的效果。 而針對露天堆放,戴常友也希望港務集團參照各地港口推動綠色港區的先進經驗,盡快對煤堆場采取建設封閉式煤倉形式進行改造,避免露天堆放,從根本上減少粉塵污染。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