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打造特區經濟升級版 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根本途徑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關鍵是深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啟動會展中心四期建設,擴大展館面積,為更多國內外大型展會提供平臺,運用市場手段提升展會規模效益。圍繞“大旅游”產業鏈,培育海峽旅游、濱海旅游和閩南文化旅游三大品牌,大力推進郵輪母港建設,爭取列入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推動旅游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促進文化與會展、旅游、科技融合發展,重點扶持創意設計、影視動漫、數字內容等文化產業。加快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著重發展口岸物流、第三方物流、城際配送物流,推動區域物流聯動發展。做強兩岸股權交易中心,擴大兩岸跨境人民幣結算代理行清算群規模。籌備設立大陸首家兩岸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支持金融產品創新,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做大廈門石油交易中心,培育輸臺中藥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鼓勵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加快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區,吸引更多總部企業落戶。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繼續支持工業技術改造,抓好一批重點技改項目,提高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加強要素保障,鼓勵有市場、有潛力的重點企業增資擴產。大力引進一批帶動性強、效益好的龍頭項目,提升產業配套能力,促進主導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推動企業管理現代化,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整合工業園區,規劃建設集美機械工業集中區三期,加快科技創新園、火炬同安基地、海滄生物醫藥園區等配套建設,促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 積極創建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推進寬帶廈門工程,實現4G網絡基本覆蓋。加快軟件園三期建設,重點發展云計算、北斗衛星應用、大數據、電子商務等產業,引進智能終端生產企業。落實智慧名城行動計劃,創新“以用興業”發展模式,實施數字家庭、智慧社區、智能交通等示范工程,推廣物聯網技術,形成研發、生產、應用、服務“四位一體”產業體系。 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重點支持產業化基地、科技孵化器、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吸引央企、跨國公司的研發機構落戶。培育軟件與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重點產業集群。促進創新要素向產業集聚,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海納百川”人才計劃,培養和引進高端技術研發、產業領軍人才,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做精做優都市現代農業。抓好農業科技園、農民創業園建設,大力發展高科技種苗業、設施農業,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拓展休閑農業與旅游農業。推動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提高土地生產效益。培育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更多本市及周邊地區農戶。 (二)著力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增創特區發展新優勢 弘揚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精神,堅持創新體制機制與爭取政策突破并舉,深化綜合配套改革,為特區發展增添動力。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優化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壓縮和規范自由裁量權,推行并聯審批,縮短審批時限。落實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后續工作,建立監管聯動機制和問責制,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整合職能相近的事業單位,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的行政級別。 加快經濟領域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組、項目投資過程中引入民間資本。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市對區財政體制,防控政府性債務風險。擴大營改增試點。完善促進信息消費、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拓展社會領域改革。建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的建設和管理體制,促進優質公共資源向島外和農村延伸。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健全農民權益保障機制。完善科技、文化、教育、醫藥衛生體制機制,深化就業和社保制度改革。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逐步完善誠信體系。 (三)著力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以全球視野、雙向思維,不斷加快城市國際化步伐,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 爭取設立自由貿易園區。整合優化海滄保稅港區、象嶼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探索實施“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監管模式,建立統一高效的口岸聯檢機制。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擴大服務業開放領域,加快形成高標準、便利化的投資貿易規則體系。 增創開放發展新優勢。統籌全市招商資源,建立專業化招商引資機制。瞄準國內外技術和管理水平先進的企業,加大推介力度,發揮引資綜合優勢,實現吸引資金、技術、智力有機結合。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做精做優重點出口產品。推動酒類、水果、進口倉儲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建立營銷服務網絡。加強與國外友城合作交流,組織開展各類對外經濟文化活動,提升城市國際知名度。 大力推進區域發展同城化。主動發揮推動、引領和服務作用,加快廈漳泉接壤區規劃和項目對接,推進城際軌道交通等前期工作。探索異地共建產業園區新機制,加強產業對接,謀求差異發展。深化與對口支援地區經濟技術合作。 (四)著力推進跨島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承載力宜居度 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有效優化城市空間,加快解決城市化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城鄉科學管理水平。 提升島內拓展島外。島內按照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設密度原則,實行最嚴格的建設規模控制,加快二產轉移,推進功能疏解,提升環境品質。建好城市自行車道和慢行道,完善五緣灣、湖邊水庫等片區配套。島外繼續推進四大新城核心區起步區建設,加快聚集優質教育、衛生、文化等資源,力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 力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地鐵工程投資大、工期長、難度高,務必精心組織1號線的隧道開鑿和站點設計,盡量減少施工對市民交通和生活影響。加快2號線、3號線和島外環灣線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統籌推進翔安機場立項報批、規劃設計、填海造地。加快高崎機場4號航站樓裝修工程。確保火車站改造如期竣工。全面建成廈成高速、海翔大道,加快建設海滄隧道、蓮岳隧道、廈安高速互通、國道324改線工程。建成遠海自動化碼頭,抓緊擴建廈門港主航道四期工程,啟動海滄港南作業區前期工作,推動東渡港區1-4#泊位遷移。完成高集、馬鑾海堤開口改造。建成蓮花水庫。大力推進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移民安置點和引水隧洞建設,確保大壩按時動工。繼續做好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加快島內高壓線纜化進程。 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完善建成區防洪排澇功能,實施圍里、嶺兜等防澇改造。加強高層建筑、人員密集場所等重要區域火災防控,建成新一代天氣雷達,提高極端天氣、地質災害應對處置能力。細化各類災害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搭建全方位數字城管平臺,推進老舊管網升級改造,排除路面塌陷、管線破裂、燃氣泄漏等安全隱患。進一步擴大道路清洗覆蓋面。大力發展公共交通,試行換乘優惠,提高服務水平。綜合治理違法建筑、占道經營、非法運輸。逐步改造危舊房和預制板房。保護風景名勝、風貌建筑、古樹名木,挖掘地域文化特質,提升歷史文化街區。 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堅持城鄉統籌、“四化”同步,抓好全市城鎮化規劃布局,完善小城鎮建設試點,加快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村容村貌,保護青山綠水,打造田園風光。構建農民收入來源多元機制,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
相關閱讀:
- [ 02-10]紀念鄧小平為廈門經濟特區題詞30周年座談會召開
- [ 02-10]廈召開紀念鄧小平為廈門經濟特區題詞30周年座談會
- [ 02-10]廈門召開紀念鄧小平為廈門經濟特區題詞30周年座談會
- [ 02-09]鄧小平為廈門經濟特區題詞30周年 殷殷寄語激發豪情壯志
- [ 01-20]推進廈門經濟特區協商民主向前發展
- [ 01-07]《廈門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條例》出臺
- [ 05-07]九龍江“北引”——廈門經濟特區大動脈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