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梁辰 通訊員 蔡江沈 圖/本報記者 黃嶸 廈門日報訊 市建設與管理局聯手本報開通專欄,聚焦島外農村房前屋后環境衛生整治和提升,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上周,本報報道了翔安區大嶝街道東埕社區兩處堆積多年的“垃圾山”無人清理,(詳見本報本月17日A07版《垃圾堆成山咋就沒人管》)引起了大嶝街道有關部門及當地居民的重視。一場聲勢浩大的千人大掃除行動隨即在大嶝街道9個社區全面鋪開,一套長效管理機制也逐漸推行。 千人清掃 覆蓋大嶝所有社區 陳阿姨是大嶝街道潯窟社區的居民,上周五一早她便與鄰居開始了自家房前屋后的清掃工作。“有的居民會把生活垃圾扔在路邊,小小的一個衛生死角也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社區的形象。”陳阿姨說道。記者走在大嶝街道,隨處可見熱鬧的勞動景象。除了社區居民,還有許多駐軍官兵拿著鏟子協助清理路邊建筑廢土,挖掘機也一并出動清理水溝里的垃圾。 “針對媒體報道的衛生死角,我們也專門做了部署,同時,進一步落實長效機制的推行,確保街道環衛保潔長效化推進。”大嶝街道副書記林輝介紹,當天大嶝街道9個社區同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每個社區志愿召集了大約50名社區居民和50名駐軍官兵共同參與。本報曾報道過的東埕社區兩處堆積多年的“垃圾山”,近兩百噸的垃圾昨日已被全部清理轉運完畢。 加大投入 保潔員工資翻一倍 島外許多農村社區環衛保潔較為薄弱,也包括工人工資待遇低、勞動積極性不高等因素。以大嶝街道為例,社區按照每500名常住人口配備一位保潔員,整個街道共有保潔員人員75名。但直到去年,保潔員每個月工資僅為500元,轉運車輛每輛每月工資僅800元。 “有的保潔員覺得把垃圾運到清潔樓費時費力,就把垃圾隨便倒在路邊,衛生保潔質量大大下降。”大嶝街道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陳永固說,為了破解這樣的難題,街道今年再增加了50萬元的環衛投入,提高工人工資待遇。如,保潔員每人每月增加700元,車輛每輛每月增加600元,公廁保潔工資每座每月增加100元。 長效機制 每月進行衛生考評 “今年開展的愛我家園清潔行動,不再是外立面的穿衣戴帽,而是把重點放在房前屋后的整治與提升,特別是要在長效機制的建立上下功夫。”上周一,市建設與管理局專門召集島外四個區建設部門,并就“211行動”開展一個多月以來的情況進行總結及下階段部署。市建設與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在會上如是說。 記者從大嶝街道了解到,該街道也已建立起一套社區環境衛生管理考評機制。每個社區實行考評與巡查相結合,每月評出優秀、良好、差三個等級,年終匯總總評,對于考評不同等級的社區按該社區應補助數的衛生整治經費的100%、60%、0%分別予以補助。同時,還對社區干部、保潔員設立了獎懲制度。 【同步】 報道立竿見影 居民來電致謝 本報訊 (記者梁辰)從19日開始,翔安區大嶝街道東埕社區針對本報曝光的衛生死角開展了整治行動。記者從大嶝街道了解到,截至昨日,近兩百噸的垃圾已被全部清理轉運完畢。 “接下來,我們會用沙子進行回填,然后砌上1.5到2米高的擋土墻,防止居民亂扔垃圾。”東埕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清水表示,社區還將重新修建垃圾池并提升“檔次”。 “困擾我們多年的垃圾堆,短短幾天時間就被清理干凈了。感謝《廈門日報》的報道與監督。”曾撥打本報讀者熱線反映“垃圾山”問題的蔡先生表示。 【溫馨提醒】 三種方式 反映島外農村不文明 歡迎廣大市民撥打本報讀者熱線,或發微博@廈門日報,發消息給微信公眾賬號廈門日報,反映您家房前屋后積存的衛生死角。本報將把問題反饋給相關職能部門,嚴重的予以曝光。 |
相關閱讀:
- [ 02-24]廈門鐘宅社區路上堆滿建筑工業垃圾 已形成小土丘
- [ 02-24]漳州臺商投資區角嵩路 垃圾池冒煙擺下“濃煙陣”
- [ 02-24]《廣告法》“借法執法”難禁垃圾廣告
- [ 02-23]消費者力挺整治垃圾短信 業內稱廣告法需更多細則
- [ 02-23]福州新大陸科技園區燒垃圾 市民呼吁嚴查并處罰
- [ 02-22]福州三環路綠化帶 又有人燒垃圾影響行車安全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