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升降電梯。
廈門日報訊 文/本報記者 梁辰 通訊員 范道進 圖/本報記者 黃嶸
無障礙建設是一座城市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體現著城市的文明程度。2005年2月25日,廈門榮獲了一塊金色招牌——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市。2012年,廈門再次升級成為全國無障礙建設先進城市,在城市文明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大步。
經過多年的創建,廈門的無障礙建設取得了哪些顯著成績?還存在哪些薄弱環節?如何進一步提升發展?記者昨日就此進行了采訪。
成績 無障礙建設為市民帶來便利
九年前的今天,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首批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市(示范區)命名大會上,廈門市獲得了“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市”的殊榮。在2005年,全市30條主次干道配備盲道、坡道,公交候車站增設提示盲道、安裝盲文標識,廣場園地設無障礙坡道、臺階等。2010年時,全市城市主要道路無障礙網絡已初步形成,島內85.5%的城市道路設置了盲道,盲道總長度461公里。
如今,廈門新、改、擴建居住小區在施工圖審查時就已嚴格規范了無障礙設施的設置。特別是保障性住房建設不但100%按照無障礙規范設計、施工、驗收,還在配售、配租政策上優先照顧殘疾人家庭。同時,對于已建居住小區(2002年前建成)也進行了相應的無障礙改造,通過對小區出入口、公共綠地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為小區內殘疾人、老年人的出行帶來便利。
此外,在信息無障礙方面廈門也取得突破。如,推出廈門市城市健康系統,便于行動不便人士看病預約掛號、查詢自身健康信息;為有上網需求的盲人購置了讀屏軟件,幫助他們上網“看”世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