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一直是思明區從事各項工作的“法寶”。作為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參加單位,思明區在去年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始時,就已經先行先試,創新性地在全區掀起“十大先鋒行動”的熱潮,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熱身”。 這一先行先試的經驗得到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副組長趙洪祝以及省委、市委領導的重要批示肯定。 打牢組織基礎——為96個社區減負減壓 基層黨組織是黨踐行群眾路線的基礎。在先行先試工作中,思明區委把完善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有效抓手,進一步激活基層活力,夯實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基礎。 一張“三網三聯三建制”的大網,有力地激活了區域化黨建工作的源源動力——思明區的這一創新舉措,使之在全省率先實現街道片區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的全組建、全覆蓋,并形成駐區單位、黨員與街道、社區同駐共建的新格局。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試點工作為思明區的基層組織建設打開了新的思路。思明區以此為契機制定了工作意見,全面清理試點社區掛牌,嚴格工作準入、規范社區臺賬、統一社區考核、規范參會審批,減除、合并、簡化社區事務55項,96個社區得到了減負減壓。 激活黨員主體——在職黨、團員回歸社區 踐行群眾路線,黨員干部是“主角”。思明區約2.8萬名黨員在“十大先鋒”行動中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滌。 “月讀一書”、“智慧講堂”、“思廉學堂”和高端培訓等學習教育活動,將學習范圍從區委中心組擴大到了各街道黨政主要領導。廣大黨員干部通過書籍、講座、培訓班等各種形式也提升了認識覺悟。 在全面鋪開的“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中,思明區不僅首創黨代表工作室,還開展了“在職黨員下社區”活動,我們將能在社區看到更多黨員、團員的身影了。全區96個社區也將建立志愿服務工作站,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發動在職黨員、團員回歸社區。 提升干部本領——年輕黨員干部到一線歷練 思明區不斷創新干部隊伍管理方法,錘煉黨員干部群眾工作能力。 在開會發文、公務接待上做減法,在推進工作、破解難題上做加法——這是思明區推行的“工作加減法”。 ?這一加一減,有什么成效呢?數據是最好的佐證。2013年,思明區全區會議次數比前年減少近300次,發文數量較前年減少近20%,區領導帶頭開短會、講短話,區委、區政府帶頭少發文、發短文。 相反,領導干部下基層調研頻率大幅度提升,每位區領導都能按照每月不少于5天的要求深入掛鉤社區指導工作。一年多來,會議少了,深入基層多了;應酬少了,工作思考多了,干部隊伍的工作作風有了明顯轉變。 年輕優秀黨員干部則通過“一線鍛煉法”,從機關到信訪維穩、征地拆遷等一線崗位掛職鍛煉,到應急搶險、重點工程等急難險重項目接受歷練。 一個個重點項目則成為思明區“工作競賽法”的有效載體,有效提升黨員干部的攻堅能力。特別是在思明區“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的29個“房前屋后”美化提升項目中,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有效推進了項目落實。 突出問題導向——為群眾提供貼心的民生服務 意見,讓群眾來提;成效,也讓群眾來評。思明區廣泛借助各種載體和新舊媒體,建立區、街、居三級群眾訴求反映、收集和反饋平臺,先后設立了區民生“110”、街道“民意365”民聲直通車,開設了社區“居民議事廳”、“話仙長廊”,開通了美麗思明微博、全國首個紀檢監察微博群和思明青年群眾路線網絡平臺,及時收集群眾訴求,暢通與群眾的聯系渠道。 關注民生,只為更好。思明區開展了“愛心餐桌”服務,為“三無”和孤寡老人提供就餐服務達20多萬人次;延展困難群體幫扶“快車道”,出臺《思明區“圓夢”助學實施辦法》,對低收入家庭的臨時救助比例提高到80%;在前埔南社區成立全市首家“社區關愛中心”,并在全區啟動推廣老人“日托中心”和社區早教中心,為群眾提供更便利、更貼心的民生保障服務。 |
相關閱讀:
- [ 03-05]思明推出5大類14個區級項目 推進美麗廈門建設
- [ 03-05]思明區各基層代表分享共同締造經驗
- [ 03-04]思明區開展大型公益父母論壇
- [ 03-03]鼓浪嶼“社區園圃”模式思明將全區推廣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