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隨著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大幕的徐徐拉開,思明區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美麗廈門、幸福思明建設的動力工程,在活動中不斷激發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和進取精神,以此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群眾的所思所盼,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點。記者昨日了解到,作為思明區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在思明區各街道、各部門進行中。目前,思明區已初步編制2014年“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區級項目規劃表及區級“以獎代補”項目規劃表。 記者注意到,思明區這次推出的5個大類共14個區級項目都是實實在在、能解決實際困難的實事。比如鼓浪嶼整治提升、城中村改造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生態環境美化、社會公益服務等。而13個區級“以獎代補”項目同樣是著眼于為人民服務,解決群眾切身利益。屆時,思明區還將把所有項目向全市公示。 暢通渠道 開辟專題網站聽民聲 思明區正著手籌建共同締造網站,擬開設“思明行動——美麗廈門·幸福思明·共同締造”的專題網站。這個網站將打造成共同締造經驗交流的“學習網”,以及政府與居民、社會組織、企業等各方密切溝通的“互動網”,提高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程度。關于網站的建設,市民群眾有任何建議和想法,歡迎撥打熱線電話:2667552,也可以把意見和建議發送至郵箱:mlsm@siming.gov.cn。 此外,思明區也將通過首創的“廈門思明”政務微博、“美麗思明”公眾微信平臺,及時、迅速地推送“美麗信息”,并廣泛收集群眾意見,以信息化平臺增進群眾關注、推動共同締造。 民生保障 低保人員就業有獎勵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農歷新年剛過,思明區率先出臺《思明區低保人員就業獎勵辦法》,不僅為低保家庭失業人員送來了“及時雨”,幫助他們體面就業,也是思明區踐行群眾路線的最佳寫照。 符合條件的本區低保家庭的失業人員實現正規就業的,在取消低保待遇后,思明區將提供就業獎勵。獎勵標準為:一人戶800元/戶/月,兩人戶1500元/戶/月,三人及以上戶2000元/戶/月。低保人員就業獎勵按實際就業月份發放,按季度支付,累計不超過三年。 思明區表示,出臺《思明區低保人員就業獎勵辦法》的目的在于以政策杠桿增強低保居民就業意愿,引導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正規就業,使他們回歸正常社會生活軌道,跟上社會發展的節奏,真正享受生活的快樂、美好。下一步,思明區還將陸續出臺促進職業培訓、激勵大學生創業、鼓勵大齡失業人員就業等優惠政策。 城市義工 外地游客的體驗平臺 思明區創新志愿服務幫扶群眾,于2012年6月啟動“感恩生活·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行動中,思明區將進一步優化服務主體、拓寬服務領域,形成長效服務機制,城市義工活動已經成了外籍人士、外地游客參與“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最佳平臺。 從今年開始,城市義工活動中陸續出現外籍人士的身影。2001年移民澳洲的黃女士,在正月初二披上了紅背心,成為了義工協會家庭里的一員。25歲的馬來西亞人劉育仁在2月22日來到鼓浪嶼百合養老院,為老人們帶去了美妙的音樂。 另外,今年春節期間,眾多游客涌入廈門,思明城市義工協會策劃了一系列“美麗行動”,近200名義工活躍在公園、輪渡、中山路、曾厝垵、白城沙灘等地,撿拾游客丟下的垃圾,為游客指路……他們不僅成為了游客眼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為“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注入了活力。 參與城市義工,你就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美麗和溫情。來廈門旅游的客人們也備受感動,一起參與到維護建設的行動中來,這不僅是對已有美麗的肯定與鞏固,更將激起群眾更大的熱情,投身到共同締造的熱潮中。 蓮前街道瑞景轄區群眾在新建成的自行車道上鍛煉。(通訊員 肖建瑜 攝)【同步】 十大先鋒行動 為教育實踐活動“熱身” 群眾路線一直是思明區從事各項工作的“法寶”。作為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參加單位,思明區在去年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始時,就已經先行先試,創新性地在全區掀起“十大先鋒行動”的熱潮,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熱身”。這一先行先試的經驗得到了中央以及省委、市委領導的肯定。 1 打牢組織基礎 為96個社區減負減壓 在先行先試工作中,思明區委把完善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有效抓手,進一步激活基層活力,夯實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基礎。 一張“三網三聯三建制”的大網,激活了區域化黨建工作。思明區的這一創新舉措,使之在全省率先實現街道片區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的全組建、全覆蓋,并形成駐區單位、黨員與街道、社區同駐共建的新格局。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試點工作為思明區的基層組織建設打開新思路。思明區全面清理試點社區掛牌,嚴格工作準入、規范社區臺賬、統一社區考核、規范參會審批,減除、合并、簡化社區事務55項,96個社區得到了減負減壓。 2 激活黨員主體 在職黨員團員回歸社區 踐行群眾路線,黨員干部是“主角”。思明區約2.8萬名黨員在“十大先鋒”行動中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滌。 “月讀一書”、“智慧講堂”、“思廉學堂”和培訓等學習教育活動,將學習范圍從區委中心組擴大到了各街道黨政主要領導。廣大黨員干部通過書籍、講座、培訓班等各種形式提高了認識覺悟。 在全面鋪開的“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中,思明區不僅首創黨代表工作室,還開展了“在職黨員下社區”活動,我們將能在社區看到更多黨員、團員的身影了。全區96個社區也將建立志愿服務工作站,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發動在職黨員、團員回歸社區。 開元街道殘疾人援助中心的學員們主動擔當連心家園的志愿者。(廈門日報記者 王協云 攝) 3 提升干部本領 年輕黨員干部到一線歷練 思明區不斷創新干部隊伍管理方法,錘煉黨員干部群眾工作能力。在開會發文、公務接待上做減法,在推進工作、破解難題上做加法——這是思明區推行的“工作加減法”。 這一加一減,有什么成效呢?數據是最好的佐證。2013年,思明區全區會議次數比前年減少近300次,發文數量較前年減少近20%,區領導帶頭開短會、講短話,區委、區政府帶頭少發文、發短文。 相反,領導干部下基層調研頻率大幅度提升,每位區領導都能按照每月不少于5天的要求深入掛鉤社區指導工作。一年多來,會議少了,深入基層多了;應酬少了,工作思考多了,干部隊伍的工作作風有了明顯轉變。 年輕優秀黨員干部則通過“一線鍛煉法”,從機關到信訪維穩、征地拆遷等一線崗位掛職鍛煉,到應急搶險、重點工程等急難險重項目接受歷練。 一個個重點項目則成為思明區“工作競賽法”的有效載體,有效提升黨員干部的攻堅能力。特別是在思明區“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的29個“房前屋后”美化提升項目中,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 4 突出問題導向 提供貼心民生保障服務 意見,讓群眾來提;成效,也讓群眾來評。思明區廣泛借助各種載體和新舊媒體,建立區、街、居三級群眾訴求反映、收集和反饋平臺,先后設立了區民生“110”、街道“民意365”民聲直通車,開設了社區“居民議事廳”、“話仙長廊”,開通了美麗思明微博、全國首個紀檢監察微博群和思明青年群眾路線網絡平臺,及時收集群眾訴求,暢通與群眾的聯系渠道。 思明區開展了“愛心餐桌”服務,為“三無”和孤寡老人提供就餐服務達20多萬人次;延展困難群體幫扶“快車道”,出臺《思明區“圓夢”助學實施辦法》,對低收入家庭的臨時救助比例提高到80%;在前埔南社區成立全市首家“社區關愛中心”,并在全區啟動推廣老人“日托中心”和社區早教中心,為群眾提供更便利、更貼心的民生保障服務。 嘉蓮街道改建的龍華里小公園一隅。【街道亮點】 ●筼筜街道 外籍人士共鑄溫馨家園 官任社區是我市外籍人士最密集的區域之一,筼筜街道大膽地將社區這一特色化為優勢,把外籍人士納入“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體系中,打造官任社區外籍人士共鑄溫馨家園項目。 街道為外籍人士開設專門的雙語網站、微信平臺等信息化平臺,成立社區外籍人士服務管理理事會,邀請轄內熱心外籍人士作為理事會成員,讓他們參與社區自治,為締造工作出謀劃策。組建外籍夫人沙龍、外籍青年俱樂部,幫助他們增強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更好地融入社區生活。 ●中華街道 “好點子”讓老街煥新顏 古老的街巷是中華街道寶貴的資源。如何讓街巷美麗起來?中華街道在“美麗街巷”行動中提出了不少“好點子”。比如,通過拆樓擴地在中山社區建設天一樓街心公園,增設休閑健身、景觀雕塑、文化墻等公共設施,讓老城區居民從家中“解放”出來。建設輪渡僑批文化廣場,展示、宣傳南洋僑批文化,打造特色旅游景點,提升中山路文化內涵。 中華街道也是廈門歷史文化的發源地。中華街道將激活廈門古城墻、新街禮拜堂、江夏堂等20多處省、市文物古跡和名人故居資源,規劃打造中華片區街巷文化游,籌劃人文建筑、市井生活、小巷風情三條旅游線路。 ●開元街道 成立殘疾人志愿者隊伍 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中,開元街道將深田路與公園東路路口的一塊公共綠地,改造成包含音樂角、讀書角、博弈角等功能區的“心靈氧吧”。 而臨近連心家園的開元街道殘疾人援助中心的學員們為了感謝社會的幫助,回饋社區,自愿擔當連心家園的志愿者,認管連心園的地面桌椅保潔、閱報欄清潔等社區事務。 ●廈港街道 演武公園規劃新功能 作為下沃片區改造提升的主體項目——演武公園改造,將突破以往簡單的綠化、通道功能,合理規劃為6大功能區域,配合健康小屋、愛心小屋、24小時自助圖書館等設施的設立,極大滿足周邊居民對公園的功能需求。除此之外,還將在街頭巷尾見縫插綠,根據居民需求增設便民設施,引導轄區商戶成立商家自律聯盟。 ●鷺江街道 創新模式激活社區服務 鷺江街道小學社區聯合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沁心泉社工等社會組織,開展“身邊好鄰居”行動,建立“舒心園”心靈養護中心,為居民提供心理疏導等人文關懷,營造出鄰里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圍。 營平社區與廈門市關愛聯盟勞模志愿隊簽訂共建協議,成立“尊老攜少”未成年人綜合實踐基地,針對轄區失親、失管、失足的孩子們定期開展關愛幫扶、勵志宣講、公益服務等活動。 ●嘉蓮街道 展示蓮花香墅特色風貌 蓮花香墅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圍內擁有一定知名度,但隨著餐飲店家更迭、沿途公共設施老化,改造提升已成為業主、商家、周邊群眾和消費者共同的愿景。 目前,嘉蓮街道已請專業的設計單位就蓮花香墅的改造提升做規劃方案,將突出共同締造和臺商特色,從調整業態、提升文化品位、道路交通導引、展示特色風貌風味等進行改造提升,成為“樂購嘉蓮”特色購物休閑娛樂美食區的一顆亮閃明珠,實現“我‘嘉’美食、留‘蓮’忘返”的目的。 ●蓮前街道 建首條社區自行車專用道 連日來,蓮前街道瑞景社區許多居民都把閑置的自行車重新搬出來使用。據了解,這條社區自行車專用道,起點為瑞景城,終點至航空城,全長近800米、寬1.5米。項目于去年11月初動工,今年2月初竣工投入使用。 該自行車專用道投入使用后,許多居民一方面希望它能夠納入到市政府的規劃中,通過蓮前大道連接到蓮坂、會展、五緣灣等地,進一步擴大綠色、低碳出行和健身活動半徑;另一方面則重點考慮如何制定出維護、保潔等制度以及建設自行車棚等配套設施。 ●濱海街道 培育文創村社會組織 濱海街道根據文創村的情況,引導成立治安巡邏隊和義務消防隊、業主協會和文創會、曾厝垵文創村公共議事理事會三類社會組織。其中,曾厝垵文創村公共議事理事會由社區人員、業主協會成員和文創會成員組成,涉及文創村日常管理、發展方向的重大事項均須通過理事會的決議決定。 目前,文創村初步形成門類較齊全、覆蓋較廣泛的社區組織,在發展社區公益、提供社區服務、滿足居民、游客需求、完善自我管理等方面作用顯著。 ●梧村街道 打造羅賓森“空中樂園” 梧村社區利用羅賓森小區五樓6000平方米閑置空地,征求居民意見,發動店家、物業參與完善設施,劃分功能,增加文化元素,羅賓森物業還出資近100萬修建直達羅賓森5樓“空中樂園”的電梯。 在流動人口比常住人口多1倍的溪東社區,正在與共建單位商談成立場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綜合性服務陣地——“新市民服務中心”。在金榜西路建設“臺農文化長廊”,發動他們一起進行周邊老舊小區改造,環境整治、停車規劃、文化創意美化。 ●鼓浪嶼街道 群眾參與實現共管共享 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活動中,街道通過發動社區網格員與志愿者反復入戶分發、收集意見及建議,經匯總、斟酌、召開居民會議、公示和評議等形式讓居民參與共謀共評,最終確定了居民想提升的項目。通過召開轄內共建單位聯席會,整合資源,以共建活動場所、開放活動場所等形式,為居民提供文體休閑活動場所,多角度調動群眾參與,合力實現共管共享。 ? |
相關閱讀:
- [ 03-05]思明區各基層代表分享共同締造經驗
- [ 03-05]思明區委舉行教育實踐活動講座 打牢思想和理論基礎
- [ 03-05]學雷鋒做最美廈門人 本周六思明城市義工邀你共參與
- [ 03-04]思明區開展大型公益父母論壇
- [ 03-03]鼓浪嶼“社區園圃”模式思明將全區推廣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