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 民間戲曲傳承 就怕人才斷層 “歌仔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主要靠的是人才,因此如何防止傳承上的斷層尤為重要。”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編劇、教研室副主任林志杰表示,作為地方戲的一種,歌仔戲這樣的特殊專業,原本招生就很困難,按照戲曲表演團體發展的自然規律,要防止出現斷層,5至8年就必須吐故納新,“但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最后一批招收的新人,是2000年廈門藝術學校的畢業生,中間有10多年沒招新人,實質上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斷層。” 據了解,不僅是歌仔戲,在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廣為流傳的高甲戲、南音,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傳承上的青黃不接。今年廈門“兩會”上,民盟廈門市委會的提案建議《廈門設立小學和初中戲劇教育試點》。民建廈門市委委員宋佳樣認為,“在戲劇的熏陶下,學生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審美能力,改善自身的內在氣質,而且通過經常性地排練演出,學生還可以提高自我表現能力”。宋佳樣舉例說,綜合西方發達國家有關戲劇教育的成效證明,在自我放松的情境下學習表演戲劇,不僅可以增加學生交往的機會,更有利于學生情感世界的交流。此外,通過在校園內進行戲劇教育,不僅可以發現大量的傳承人才,更能有效地嚴防民間戲曲傳承上的人才斷層。 “鑒于歌仔戲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劇種之一,廈門市政府去年為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解決了8個編制,加上研習中心剩余的2個編制,去年12月底,研習中心公開招聘10名新成員,在廈門藝術學校2007級歌仔戲表演班的畢業生中錄取了8名,共4男4女。”盡管如此,談及廈門歌仔戲未來的傳承和發展,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主任朱偉捷認為,目前最重要的還需提高民眾對傳統戲曲的了解,加大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可持續性,“比如可在現行的定向招生基礎上,通過藝校與高校藝術系合作的方式,建立大專班5年制的培養機制,讓學員在藝校完成3年的中專學業后,進入高校的相關院系,修完大專課程, 畢業后擇優分配至劇團,提高劇團演員的學歷水平,讓他們在就業上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
相關閱讀:
- [ 03-07]漳州長泰:巧借歌仔戲宣傳消防知識
- [ 12-25]歌仔戲《蝴蝶之戀》精彩片段
- [ 10-28]薌劇(歌仔戲)演出精彩圖片輯錄
- [ 10-28]臺灣著名歌仔戲團明華園總團到漳州首演
- [ 10-25]《國民大文化》之臺灣歌仔戲
- [ 10-23]歌仔戲(薌劇)
- [ 05-21]廈門歌仔戲臺南粉墨登場 曲曲贏得滿堂彩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