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倆生前租住的四合院里,還滿是生活氣息。 ? 趙先生做工程時所用的水泥攪拌機還停在路邊。 廈門日報訊 記者 吳耀東 袁舒琪 “呀!皮膚真好,跟他的哥哥姐姐一樣。”在車上,趙先生的堂嫂第一次看到了寶寶的照片。此前,她說,因為手續問題,她們幾個親屬都還沒能在醫院見上寶寶一眼。聽說記者手機里有寶寶的照片,她們趕緊借過手機看。不過,看到寶寶臉上的傷痕,幾個人的眼里露出了心疼。 “他8斤4兩重,有51厘米高。”寶寶的話題終于讓大家的情緒稍微高漲了些。這是昨天下午4點半,一車人剛從殯儀館出來,眼神凝重。1個小時前,警方對兩名死者進行了尸檢。 感謝好心人 寶寶叔叔不停說“謝謝” 昨天下午3點半,福澤園殯儀館凍庫門口,一名女子號啕大哭,幾欲癱倒,附近一名滿臉胡茬的男子不停地在干嘔,涕泗橫流。他們是段女士的姑姑和趙先生的親弟弟趙師傅,就在剛才,他們兩天來第一次見到已經陰陽相隔的親人。“從昨天到現在,我還沒閉過眼。”趙師傅告訴記者,昨天中午他們接到電話,趕到海滄交警大隊了解情況,下午又匆匆趕到醫院看了下寶寶,隨后又趕回哥哥家去找警方需要的材料,還要聯系親戚朋友,忙得團團轉。 在悲傷的氣氛中,記者給親屬帶去了幾名同事和網友的慰問。趙師傅握著記者的手,稍微平靜了下心情,口中一直不停說著“謝謝”。聽說社會上很多人都在關注和關心寶寶和他們一家的情況,幾名親屬也希望通過本報致謝。 會養大孩子 雙方親戚還將具體商談 哥哥嫂子去世,作為家中唯一的男人,趙師傅必須讓自己振作起來,他需要撐起整個家庭。趙師傅的侄子小趙數了數,趙師傅自己在老家有2個孩子,哥哥家有3個孩子,家里還有母親和岳父岳母三個老人,如果還要算嫂子的父母,他們夫妻倆就要養5個孩子和5個老人。趙師傅和妻子都在角美的一家管樁廠工作,據說兩個人每個月總共能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要養這么多人,幾名親戚也為趙師傅發愁。 “哥哥的三個孩子一定要幫他養大。”趙師傅斬釘截鐵地說。小趙也說,他們幾個親戚也都會幫忙照應,“即使我們再窮,也要養大。”不過,由于段女士的大部分家屬還沒有到來,關于孩子的撫養問題,雙方還需要商談。“她媽媽聽到消息直接暈過去了。”一位親屬說,寶寶的外婆、奶奶等人明晚將從老家乘飛機來廈。 【特寫】 臨時媽媽通宵守護 寶寶第一夜 沒有怎么哭 本報記者 何無痕 “他‘啊’了一聲,就像告訴我他醒了。我用棉簽蘸蘸他的唇,表示知道了。”對于看守寶寶一整夜的愛心義工鄭姐來說,這是她前夜和寶寶獨屬的交流方式。 實際上,昨天離開母體在醫院度過的第一夜,對于寶寶來說并不踏實。作為寶寶的臨時媽媽,鄭姐心疼萬分。整個晚上,她幾乎都在重復著同一個動作。她不斷地用濕棉簽給寶寶蘸嘴,而這就像他們之間的暗號——她一蘸,寶寶就恢復了平穩的呼吸,甜甜入睡。盡管五到十分鐘后,他又會帶著驚訝的表情醒來。 “他的臉皺起來,憋得通紅,像是受到了驚嚇的孩子。”在鄭姐眼里,這個寶寶挺“斯文”,“雖然難受,但幾乎沒怎么哭。他也很好哄,只要人回應,他就會安心地睡著。”到了下半夜,隨著顱內出血的情況加重,寶寶的呼吸聲變大了,也顯得更為急促。但只要取得棉簽的回應,他依然能夠“秒”睡。“只要給予他回應,你就能聽見心率機里寶寶慢慢平穩的心跳。” 而這個半夢半醒中不間斷的“交流”,讓鄭姐和寶寶共度的第一夜過得異常快,從下午進了病房,到早晨七點多離開。鄭姐覺得不過只是一晃神的工夫,“一個晚上,我們就像在不停地說話。”不過,在鄭姐看來,這個誕生在奇跡中的寶寶,其實跟所有的新生兒并無兩樣,“想喝奶時,他會咂巴著嘴唇,特別可愛。” 【探訪】 他們不知自己已成孤兒 本就不富裕 四口人靠一人收入生活 從幾名親屬口中,記者第一次比較清晰地了解到死者的情況——趙先生老家在四川合江縣,段女士則是貴州赤水人,這兩個地方是相鄰市縣。加上車禍中出生的寶寶,兩人共有3名子女,大女兒6歲,二兒子4歲。去年年底,他們搬到漳州角美的錦宅村,租住在一套類似四合院的瓦房里。侄子小趙介紹說,堂叔家里并不富裕,他們幾個親戚都勸叔叔讓嬸嬸住院待產,可是堂叔覺得太花錢,就沒同意。 “嬸嬸懷孕,叔叔在工地做泥水工,收入得看天氣,賺不了多少錢。”小趙說,堂叔在工地做的是散工,經常需要到各個工地去看有沒有工做,足跡遍布角美、海滄、杏林、集美。據介紹,趙先生有與一些人合作,大家沒工的時候都會到處去轉,發現有工做就互相通知。“可能出事那天早上,他就是想去找工,順便帶著嬸嬸去檢查吧。”小趙猜測。 還有兩遺孤 只知道媽媽“生弟弟去了” 在錦宅村某幼兒園內,兩個孩子與伙伴玩得正歡,他們是趙先生與段女士生前育有的前兩個孩子。“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孤兒。”即便離了好幾米遠,幼兒園老師似乎還是怕被孩子聽見,小聲說道。 為了關心兩個孩子的狀況,幼兒園王園長請他們來到辦公室,由于害怕驚擾到孩子,記者全程噤聲坐在一旁。大女兒牽著弟弟一起到達,一進門,兩人就乖巧地說了聲“老師好”。園長小心地詢問孩子,知道爸媽去哪兒了嗎?二兒子搶著回答:“生小弟弟去了,昨晚我和姐姐一起睡。”園長的眼部有些濕潤,不過她鎮定住情緒夸贊到,“說得真對!所以你們要乖乖等著爸媽回來,好不好?”可是他們的爸媽再也回不來了。趙師傅說,到現在,他還不知道怎么告訴兩個孩子父母出事的消息,這兩天孩子白天請幼兒園老師照顧,他們晚上回去再接回家。 【寶寶現狀】 胃口更好了 傷情待觀察 昨日,海滄醫院的兒科主任方醫生告訴記者,雖然情況尚算穩定,但寶寶在前晚還是出現了一些狀況。目前的情況是,孩子顱內有出血,同時右肢也有些損傷。所以在夜晚出現了一些體征變化,如睡得不踏實,呼吸急促等。不過昨日經過治療后,情況有所好轉,吃奶時更有力氣了,一天可以吃10至15毫升的奶。現在生命體征相對平穩,接下來的病情發展跟寶寶的顱內是否會繼續出血有關,后面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和評估。 此外,記者從海滄交警大隊了解到,昨日警方主要進行案件的進一步調查,以及其他的一些善后工作。昨日,警方在家屬的見證下進行了尸檢工作,并已經委托相關機構進行車輛鑒定。目前,事故責任的認定還需要進一步調查。 (本報記者 何無痕 吳耀東) 【逝者背影】 “有次工資忘了結, 他親自送到我家里” 角美鎮錦宅村,一個小四合院大門緊鎖。紅色的嶄新春聯貼在大門兩側,大院內晾曬著被單、衣物,水池旁還有未洗的碗筷,零星幾個玩具散落在院子各處,院子的正中央擺著部孩童自行車……一切都像剛離開時一樣,這是寶寶降生后會回來的家——讓人心痛的卻是,寶寶的爸爸媽媽、這里的男女主人趙先生和段女士,卻已經離開了人世。 村里公認的模范夫妻 意外的發生,在村里引起了不小“震動”。夫婦倆在村莊中留下最多的,除了生活的痕跡,還有存于熟識人腦海中的好印象。 “都是好人,真是世事無常。”在錦宅村幼兒園老師印象之中,夫妻倆的隨和、待人友善出了名,夫妻間關系也很和睦,經常一起到幼兒園接送孩子,四口人一同回家,是村里公認的模范夫妻。“事發前一天,兩人來接孩子時,我還和他們一起討論孩子何時降生,沒想到第二天就發生了意外。” 黃麗珍曾是趙先生承包工程中的一名工人,在她記憶中,“好人緣”就是趙先生的代名詞,“不打罵工人,不拖欠工資。”村里干工程的工人對他都十分信任,也都愛做他手中的工程。“有一次工資忘了結,他還親自送到我家里,換作其他工頭,怕是做不到。” 特別照顧同在角美的堂侄 “他很勤勞,嬸嬸懷孕,他一個人得養那么多人。” 趙先生的堂侄小趙說,堂叔的雙手上長滿了繭,這是長年累月做粗工留下的痕跡。不過對于小趙來說,他對堂叔最大的印象,是堂叔對他的好。小趙自己一個人在角美打工,父母不在身邊,平時堂叔堂嬸很照顧他,隔三差五就會叫小趙去家里吃點好吃的,因為他自己吃得不太好。小趙說,他住在工廠,就在堂叔暫住的錦宅村附近,堂叔每次騎車經過,都會去看一下他。最后一次見到堂叔,也是去吃好吃的。差不多是十幾天前吧,小趙回憶,那天晚上的飯菜很好吃,有魚,有肉。 “三天前,他還打電話叫我去吃飯,我沒去。”從福澤園走出來的路上,小趙兩眼空空地望著前方,嘆了口氣。他沒想到,這一次拒絕竟成了永別,掛電話,說再見,卻再也見不到。 (本報記者 袁舒琪 吳耀東) |
相關閱讀:
- [ 03-20]廈門義工媽媽到醫院輪流照看“奇跡寶寶”
- [ 03-20]廈門奇跡寶寶顱內出血、右肢損傷 建議減少探望
- [ 03-20]廈門義工媽媽到醫院輪流照看“奇跡寶寶”
- [ 03-19]廈門奇跡寶寶體征平穩顱內出血 醫院建議暫勿探視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