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妮突然開口說: 爸爸已經不回來了 三名志愿者前往角美為寶寶的哥哥姐姐進行心理輔導 昨日上午,海滄志愿者協會的三名志愿者來到奇跡寶寶的哥哥和姐姐所在的幼兒園——“故事媽媽”陳女士給兩個孩子講故事,來自臺灣的心理咨詢師王女士對孩子們進行心理輔導,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女士則從心理學知識出發,向幾名家屬和幼兒園老師介紹與孩子接觸時的注意事項。擔心孩子察覺異樣,志愿者們小心翼翼,避免集中出現在孩子們面前。 孩子回避提到媽媽 “愛心媽媽”給孩子們講的第一個故事是《親愛的動物園》,“故事媽媽”每形容一種動物,姐姐妮妮(化名)都能很快反應出來,由一開始的傾聽轉變成主動描述,最后還和弟弟一起學狗狗叫。 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妮妮在復述故事時突然開口說:“我爸爸已經不回來了。”有豐富幼教經驗的心理輔導員王女士立刻意識到孩子想傾訴,及時地進行引導:“為什么呢?”妮妮斷斷續續說出了自己知道的一切,還說:“我睡覺的時候,沒有哭,也沒有想媽媽。” 后來,妮妮談到平時是奶奶叫自己起床吃飯去上課,她說,“奶奶肚子大要生弟弟”。王女士分析:“這是孩子的逃避心理,用奶奶來代替媽媽,不愿意提到媽媽,這時候需要不斷地去引導她抒發,讓她不斷傾訴才是最好的”。 專家呼吁別打擾孩子 “有些人想要關心這兩個孩子,就想來看看他們。”心理咨詢師李女士表示,這種行為反而可能取得相反的效果,陌生人頻繁出現在這兩個孩子周圍,會讓孩子感覺到什么。李女士告訴記者,媒體應該呼吁,不要打擾他們,無論是好心人,還是媒體。 鏈接 央視“面對面”欄目 播出奇跡寶寶故事 “奇跡寶寶”的命運不僅牽動著廈門市民的心,也引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包括央視的關注。孩子是如何在車禍現場存活下來的?圍繞著寶寶又發生了哪些故事?目前狀況如何?社會各界又給了孩子怎樣的關愛?昨日,央視新聞頻道的“面對面”欄目于21時55分播出了廈門“奇跡寶寶”的故事。 愛心 義賣募得上萬元 本來是個雨傘義賣活動,但錢給了不少,傘卻沒賣出去多少。這筆過于“劃算”的買賣,多虧了買主們的好心腸。昨日上午9點到17點,由海滄區委文明辦、團區委聯合廈門鑫裕強雨具有限公司舉辦的“小雨傘·大愛心·溫暖奇跡寶寶”微志愿義賣活動,在阿羅海城市廣場中心舞臺舉行。而昨日早上九點的中山路,同樣也有一場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東南國際航宇中心總部大廈項目部的員工為奇跡寶寶籌款的愛心活動。市民們踴躍獻愛心,兩場活動為奇跡寶寶共募得近一萬三千元的善款。 愛心禮物寫滿祝福 昨日記者來到海滄醫院看到,一位熱心市民在前日中午一口氣搬來了十幾袋的東西,不過,對象是寶寶的哥哥姐姐。而里面的東西更是包羅萬象,電子琴、玩具、衣服、文具、籃球、足球、排球……每袋上面都細心地用愛心形狀的小紙條寫上不同的祝福話語。而另一位送來幾大袋尿布的熱心市民,在志愿者告知寶寶小號的尿布已經足夠的情況下,趕緊又去換了最大號的趕來醫院。 |
相關閱讀:
- [ 03-24]央視關注“奇跡寶寶” 交警:土方車司機存在明顯過錯
- [ 03-23]“奇跡寶寶”牽動人心 兩岸義工共同上演“愛心接力跑”
- [ 03-23]肇事者家人曾去探望過"奇跡寶寶" 希望孩子健康成長
- [ 03-22]家屬看望奇跡寶寶 男女雙方家屬愿撫養三個孩子
- [ 03-22]廈門“奇跡寶寶”病情穩定
- [ 03-22]家屬看望奇跡寶寶 男女雙方家屬愿撫養三個孩子
- [ 03-22]熱心市民和讀者踴躍取名 "奇跡寶寶"名字仍在篩選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