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佘崢 通訊員 莊洋 廈門日報訊 上周六,海滄區150名教師,作為“種子教師”,開始接受閩南語和閩南文化的高強度培訓,這樣的培訓,要持續五個周六,直到五月上旬。 海滄區教育局副局長陳耀輝在當日的“海滄區‘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種子班”開班儀式上說,五周后,這些“種子教師”回到自己學校,至少還要培訓300名“閩南語課”教師。海滄區這一聲勢浩大的“閩南語課”教師培訓,是為秋季學期做準備。 學校每周開設 一節閩南語課 3月5日,海滄區教育局宣布:從下學期開始,海滄區所有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都要上“閩南語”課。 海滄區教育局教育科負責人楊永樂說,無論是公辦校還是民辦校,從幼兒園中班起,直到初二,都要上閩南語課,其中,幼兒園中班和大班是以活動的形式,小學到初二年,則每周要上一節。 海滄區同時還對閩南語課提出“指標”,楊永樂說,我們希望海滄的孩子經過從幼兒園到初中的10年的閩南語學習,除了了解閩南文化,還要掌握約5000個閩南方言的常用詞,800個到1000個常用句;理解部分閩南方言的俗語、成語。 預計有近五萬名孩子將投入海滄區這輪閩南語和閩南文化的系統學習中。 2012年,海滄曾經啟動一輪“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但只在部分學校的個別年段試點。應該說,相對于2012年,海滄這輪“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是以“全覆蓋”的氣勢開展。 請來洪卜仁培訓“種子教師” 雖然距離“閩南語課”走入學校課堂還有幾個月,但是,海滄區已經開始準備“兵糧”——5日,海滄區已經舉辦動員大會,上周末則開始“閩南語課”的“種子老師”的培訓。 楊永樂說,并不是只要會說閩南語,就能上“閩南語課”,這門課要上什么、怎么上,都有學問。 這也是海滄開班培訓“閩南語課”老師的初衷,為了能“種”出優質老師,海滄區請來閩南文化“大咖”(閩南語“達人”),包括廈門“地保”洪卜仁。 在5日的動員大會上,87歲的洪卜仁用自己獨特方式給老師們鼓勁。他說,有回深夜抵達新加坡,坐上印度司機開的出租車,擔心言語不通,被人載去“賣”,幾個人用閩南語低聲嘀咕,不料,印度司機用閩南語跟他們打招呼:隴(閩南語“都”的意思)不要驚啦! 洪卜仁很認真地對哄堂大笑的老師們說,這是真的,以后到新加坡你們就跟印度人講閩南語,“講得通”的。他說,這足以見得學閩南語的好處。 不過,在軼事中拉開序幕的閩南方言和閩南文化“種子教師”的培訓卻也不輕松,連續五個周六,老師們要集中培訓,每周六要上六小時的課。培訓班的班主任李韡說,請來的“大咖”的要求一點也不含糊。譬如說,廈大人文學院教授周長楫上的“閩南方言注音”課,課后還要布置作業,最后還要考試。 從規劃的上課內容看,也可以看出九月份的“閩南語課”涉獵非常廣,有閩南音樂、閩南美食、閩南戲曲、閩南童玩、閩南建筑、閩南先賢、閩南醫藥。 擬設“閩南語日”,鼓勵學生用閩南語交流 從現在看,海滄區的這輪“閩南語熱”要推動的不僅是學生。 北師大廈門海滄附屬學校校長蔡穩良近日頻頻被區教育局當成樣板,原因是這位湖南人正努力學習閩南語。 海滄區教育局局長陸曉紅在5日的啟動儀式上說,每次遇到我,蔡校長都會用閩南語問我:呷飽沒?(閩南語“吃飽飯了嗎”)雖然他到現在為止只會說幾句,但是,他已經說得很地道,而且在努力學習說更多的閩南語。 在海滄區教育局,三明人楊永樂也在和閩南的同事學習說“呷飽沒”,他的一位外地同事現在最擅長用閩南語說:“走”!楊永樂說,我們爭取每天學一句。 這種隨時隨地說閩南語的學習模式也是海滄教育局要在學校推廣的。楊永樂透露,海滄今后可能會在一些學校里試點“閩南語日”——安排一個月有那么一天,在課間時,鼓勵學生只用閩南語交談。 他說,我們也不會把閩南語課推向應試教育,閩南語課將不會有考試,要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氣氛中學說閩南話,了解閩南文化。 案例 傳播閩南文化 學校各顯神通 在海滄,一些先行先試的學校用了很多巧妙方法,讓孩子親近閩南語和閩南文化。 新陽幼兒園:春卷、五香條進食譜 海滄新陽幼兒園從本學期開始,這所幼兒園將春卷、五香條、鹵面等閩南特色小吃編入幼兒園的食譜,通過閩南美食抓住孩子的胃,從而抓住孩子愛閩南的“心”。 園長謝穎蘋說,傳統小吃內涵豐富,能讓小朋友們更了解廈門的民俗,在他們心中烙上家鄉的味道。 海滄幼兒園:教孩子們學閩南童玩 在海滄幼兒園,孩子們是在奔跑中領會閩南文化魅力——這所幼兒園進行的一項實驗是:把閩南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活動中。園長張素均說,目前已經收集到六十多種閩南童玩,包括丟沙包、斗雞、滾鐵環、捉迷藏等。 她說,閩南民間游戲的一個特點是玩具簡單,有的甚至只需要用孩子的手、腳或身體的某些部位,就可以玩得很開心。 育才小學:成立歌仔戲社團 本月,海滄育才小學成立歌仔戲社團,并邀請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中國戲曲梅花獎得主蘇燕蓉為學生們長期授課。歌仔戲社團中絕大部分成員都是新廈門人子女。 鄧玉秀校長說,把本土閩南文化引進校園,可以讓這些新廈門人對廈門更有歸屬感。 北師大廈門海滄附校: 文化長廊講述“閩南風” 在北師大廈門海滄附屬學校,有條35米的“閩南風”文化長廊,它通過圖片、文字,向學生介紹閩南古居、閩南風俗、閩南語言、閩南生活、閩南戲曲等。 校長蔡穩良認為,這種閩南文化氛圍營造,更有利于激發學習閩南文化的熱情。 新江中心小學:“五祖拳”進課堂 新江中心小學位于海滄新垵村,后者潛藏深厚的武術傳統和武術資源。這所小學將五祖拳引入課堂——一到三年級的學生,每周都要上一節五祖拳課,在大課間,全校學生齊練拳。 現在,新江中心小學的每位學生,不管男女,都會秀幾招“五祖拳”。 揭秘 為什么 這么重視閩南語? 海滄教育局局長陸曉紅:“這關系著二三十年后,我們還能不能和臺胞有鄉音、鄉情?” 無論在業內還是業外,海滄區對這輪“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鄭重其事的態度,都讓人吃驚:閩南語課,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市語委辦主任趙家明說,海滄的做法體現了教育工作者的“擔當”,是“非常有擔當、非常有文化”之舉。他說,全市也即將啟動“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但是,海滄遠遠走在前面。 海滄教育局局長陸曉紅表示,我們的確是從“負責任”的高度看待“閩南語和閩南文化走進學校”這件事——除了文化傳承之外,“它還關系著二三十年后,我們還能不能和臺胞有鄉音、鄉情”。今年一月,陸曉紅帶隊到臺灣學校學習,她說,無論多陌生的朋友,一旦我們用閩南語交談,親近感油然而生。 閩南語被稱為“古代漢語的活化石”,但是,即使在廈門人中,會說閩南語的孩子越來越少。陸曉紅說,教育工作者更是有責任參與搶救閩南語和閩南文化。 而在海滄,開展這項工作還有一項特別意義——海滄是全國最大的臺商投資區、對臺交流的合作先行區。 |
相關閱讀:
- [ 03-07]廈門海滄區從幼兒園到初中 今秋起要開閩南語課
- [ 02-24]閩南語課將走進廈門中學校園 推廣方言從娃娃抓起
- [ 02-24]閩南語課將走進校園 推廣方言從娃娃抓起
- [ 02-24]閩南語課將走進廈門中學校園 推廣方言從娃娃抓起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