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齡畢業照。
1948年法律系畢業照,何永齡(二排左六),陳宜祥(二排左一)。 文/圖 本報記者 曾嫣艷 見習記者 石雯祺 廈門日報訊 1948年,他們從廈大法律系畢業;不久前,機緣巧合,讓已年過9旬的他們續上了同學情……這是93歲的廈大法律系離休教師何永齡教授,與大學同窗陳宜祥的一段故事。 “爸爸每天都堅持下地走路,有時不用拐杖,用手扶墻自己走。” 昨天,何老的小女兒告訴記者,父親因為左股骨骨折換了人工髖關節,出院后他堅持康復運動,只為了半個月前與老同學的電話約定:“都要保重,下次見面!” 60多年同學情 “陳宜祥的性格很好,喜歡交朋友。”在廈大海濱東區的家里,何老坐在輪椅上,腿上蓋著毛巾毯,手里抱著一本1993年印制的《廈門大學第二十三屆同學畢業45周年紀念冊》,翻著老照片。 “第二排的這個人就是陳宜祥,我們法律系當年就22個學生,只有兩個女生。”回憶起青春歲月,何老的眼里透著孩童般的純真,似乎已經忘了自己因為摔傷,還坐在輪椅上。在他心中,歲月并沒有帶走那些年的記憶。“大學四年,我們天天吃住在一起。那時候炮火延燒,廈大被迫遷址,全校師生跋涉十多天到長汀。我們的大學生活,分別在廈門和長汀各兩年。所以我們這一屆最特殊,同學間的感情也最深厚。” 他說,畢業后同學各奔東西,1981年,他在福州參加全省法學會工作時,遇上了作為代表來參加會議的陳宜祥,那是他們畢業33年后首次相見。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畢業后的相逢來之不易;之后他們還見過兩三次,也都匆匆忙忙。 一句話再續友誼 讓兩位老人重新聯絡上的機緣,得由一名護士說起。她無意中的一句話,幫助他們續上了這段友誼。 因為不小心摔傷,何老在中山醫院進行手術,護士小陳負責看護他。2月底,廈大法學院教授李琦夫婦到醫院探望時,小陳才知道何老也是廈大法律系畢業。聽說來的是法律系教授,還是何老的學生,小陳隨口說了一句:“我的爺爺也是學法律的,歲數和您差不多。”當“陳宜祥”三個字從小陳嘴里蹦出時,何老馬上想起當年的同窗。 “好久不見……”撥通手機,兩位93歲的老人隔著電波相互問候,“要好好保重!” 小陳與何老約定,等他恢復了,專程載他去長泰看爺爺。為了這個約定,何老堅持做康復訓練。如今出院半個多月,他恢復很快,可以不依賴拐杖,扶墻在客廳里來回走了。家人翻出了2013年何老和老伴徒步登上太姥山的照片。“上下山爬了四個小時,全程不用拐杖,扶手而上。過路的游客一路為他們鼓掌加油,他就像孩子一樣,越爬越有干勁。”小女兒說,父親很有毅力,她相信兩位老人的約定,一定能達成。 |
相關閱讀:
- [ 12-30]廈大教授林亞南: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
- [ 12-06]消除歧視 如此夢想不該破碎
- [ 11-22]廈大明年招50名本科藝術特長生 可在出檔線下20分內錄取
- [ 11-19]廈大招外語類保送生58人 網上報名11月25日開始
- [ 10-22]猖獗的“米老鼠”需有智慧貓來“招安”
- [ 10-22]莫讓“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 [ 10-21]新聞報道不能“蘿卜快了不洗泥”
- [ 08-08]廈大幼兒園無敵海景 小伙伴驚呆了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