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轉 被殘疾家庭收養 長大來廈打工 長期高負荷的工作和極差的生活環境,讓黃忠貴萌生了逃跑的念頭,“那年大概是十五歲,一天中午,我趁人不注意逃了出來。”雖然逃出來,他卻不知道該去哪兒,沿著公路一直走,餓了就四處撿東西吃,渴了就喝路邊的積水,就這樣漫無目的地過了五天五夜,直到遇見了一戶好心的人家,“他們收養我,我從此有了養父母。” 后來,黃忠貴才知道,他從莆田徒步走到了惠安。在惠安,他總算過上了正常的生活,但養父雙耳失聰,養母有智力問題,這樣的家庭基本沒有收入,僅靠田里的收成,日子過得很拮據,“22歲時,我就離開養父母,出門打工了。”黃忠貴說,他先是在惠安做建筑工人,后來到了廈門,就到鼓浪嶼上找工作。 初到鼓浪嶼,黃忠貴陷入了困境,我沒有文化,不識字,根本找不到工作。他在島上過起了居無定所的日子,靠收破爛為生。“那時三丘田碼頭附近有個‘小碉堡’,就是我暫時的家。”一位熟識他的老鼓浪嶼居民證實,從前時常見他撿東西來吃,衣服也是撿別人不要的來穿。“這樣風餐露宿的生活持續了十多年,”黃忠貴說。 最近幾年,黃忠貴有了工作。“遇上了好心的老板,讓我當上清潔工人,”黃忠貴口中的好心老板,就是龍頭保潔公司的總經理鄭先生,“他給我發工資,還給我宿舍住,這樣的生活從前可不敢想。” 尋親 回鄉尋親未果 至今仍是“黑戶” 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了,黃忠貴再也不必為吃飽穿暖而傷腦筋,但他想家了。“我想爸爸、家人,”他說,回想起小時候的錯事,他十分后悔,如今40多歲了,就想再見見家人們。 今年2月,在同事的陪同下,他到四川達州市尋親。“我現在記得的,只有父親和兩個哥哥的名字,”黃忠貴說,他的爸爸名叫黃福財,大哥名叫黃忠煤,二哥名叫黃忠華,但是達州市達州區公安分局卻查不到這些人名。除了這些人名之外,黃忠貴還依稀記得他來自四川省的“加義縣”,不過這一說法被當地民警否認了。據當地派出所一名張姓警官說,四川省并沒有“加義縣”。 首次尋親就遭遇失敗,加上記憶中的線索稀少,黃忠貴求助本報,希望能得到知情人士的幫助。 黃忠貴坦言,他尋親的另一目的是為了尋回“身份”。 “生活好過了,沒有戶籍,很不便利。”他說,童年的被拐經歷讓他至今是“黑戶”,沒有身份證,沒有戶口本,不僅簽不了勞動合同,出行買不了火車票,連銀行卡也辦不了。 記者就黃忠貴的情況,咨詢了思明區公安分局戶政科的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廈門對于被拐者的落戶還未有明確規定,因此難以在本地落戶。如果需要落戶,還是要回到原籍,根據當地的落戶政策前去落戶。 提醒: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如果您認識黃忠貴和他的家人,或者知道一些線索,請與本報讀者熱線968820聯系,幫他找到回家的路。 |
相關閱讀:
- [ 03-24]男孩野外失足落下陡坡 被困19個小時淡定自救
- [ 03-21]河北超生女嬰被抱走案:縣政府否認掌握信息
- [ 03-13]中方在人權理事會就文化權、販童問題闡明立場
- [ 03-13]最高檢工作報告修改12處 增嚴懲傷醫犯罪
- [ 03-11]人大代表建議打拐加大對買家量刑
- [ 03-06]福州警方成功解救一被拐女童 花3年時間尋找其生母
- [ 03-04]代表委員關注“指尖上的安全”:避免出現“信息孤島”
- [ 02-28]多地聯手摧毀4個特大販嬰團伙 解救近400被拐嬰兒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