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民意 在各個社區,思明區搭建了傳達民意新平臺——黨代表工作室,采取接待日接訪、非接待日預約、不定時走訪慰問等方式,為群眾辦好實事、難事。 訂單式服務 即 “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的“三單制”服務模式。根據這一模式,各社區都制定了服務“菜單”,讓黨員自主認領、群眾自主選擇,搞好“供需對接”。 校友劉惜芬的雕像“站到”了校園門前新設計的公園里,無聲地營造著愛國主義的氛圍;亭子上爬滿綠藤植物,既是一處優美的景觀,又為接送的家長們提供休息的地方;原本的青石板路加以延伸,再嵌上小紅磚、黃銅條,在地燈的點綴下,古樸的老街巷韻味撲鼻而來……群惠小學門前空地的這幅美景很快將呈現在居民的面前。 上周六下午,思明區區直機關黨工委常務副書記林燕莉和中華街道的黨員們利用周末時間,把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群惠小學劉惜芬公園》設計方案帶到了仁安社區居民中間,“面對面”地傾聽居民對群惠小學門口空地改造的意見和建議。這是林燕莉以普通黨員身份到仁安社區報到后幫助社區解決的難題之一。 隨著設計方案的意見征集,預計公園很快就將啟動建設,一直困擾群惠小學及仁安社區居民的校園安全、停車難等問題將得到解決。 幾個月來,如此平凡的“小故事”,在思明區的96個社區不斷演繹著。這些“小故事”的“主角”,就是思明區的在職黨員。 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化,結合開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志愿服務進社區工作,思明區1.2萬名在職黨員積極響應“八小時之內工作在單位、八小時之外奉獻在社區”號召,掀起了進社區報到開展志愿服務的高潮。 長效化——鼓勵黨員“扎根”社區 一位位在職黨員猶如一縷縷燦爛又明亮的陽光,溫暖著每一個角落,使思明區的100多萬名居民感受著幸福與愛心。 在筼筜街道仙岳東村小區,照明路燈年久失修、無人管理。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向忠到社區報到了解到情況后,多方聯系相關部門斥資14余萬元更換修復了38盞路燈,并聯系市政路燈管理部門接管路燈的管理和維護,讓群眾夜間出行更方便。 在“村改居”社區——何厝社區,一個長期無人管理的臭水塘在街道黨員的協調下,將被改造成“塘中塘”,即中間保留一個小水塘,四周建成截排污水溝,水溝覆蓋后,再安裝健身器材,成為一個放松休閑的好去處。 在思明區看來,讓在職黨員進社區發揮作用,是探索社區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可以更好地發揮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服務社區居民的先鋒模范作用。 實際上,一直以來,思明區的在職黨員們始終努力把工作的根基“扎根”在社區。 思明區人勞社保局黨支部“組團”走進文灶社區,并創新性地啟動了“彩虹橋”計劃,圍繞“就業”這一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著力點,提供就業困難群體幫扶、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創業、企業用工和法律培訓等服務。 在各個社區,思明區搭建了傳達民意新平臺——黨代表工作室,采取接待日接訪、非接待日預約、不定時走訪慰問等方式,為群眾辦好實事、難事。 思明區委組織部指出,引導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是與之前開展的街道片區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參與社區建設、區域化黨建工作信息化平臺建設、黨代表進社區、城市義工行動、“365”民聲直通車等活動一脈相承的,“為了推動黨員進社區服務的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 |
相關閱讀:
- [ 03-30]中國扶貧基金會去年籌措資金和物資價值24.28億元
- [ 03-27]福建探索志愿服務記錄制度 已確定首批220個試點
- [ 03-26]讓社區更美麗 思明發動更多力量參與志愿服務
- [ 03-11]廈門市公安局、團市委聯合推出“安盟志愿服務行動”
- [ 03-06]福建將試點志愿服務記錄制度 可享升學就業等優惠
- [ 03-05]志愿者精神是“雷鋒”新時代的延伸
- [ 03-05]“愛心驛站”大型公益活動在北京啟動
- [ 03-04]山東日照邊防:“學雷鋒”志愿服務為漁民解難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