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浪嶼概況 (一)基本情況 鼓浪嶼位于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島、海滄、漳州開發區隔海相望,與廈門島只隔600米的鷺江。面積1.8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1.34萬人,常住人口約1.69萬人。 (二)歷史沿革 1.行政區劃變遷:鼓浪嶼在新中國成立后即為市轄行政區。2003年10月區劃調整后,區政府的部分行政管理職能劃歸思明區,同時成立了鼓浪嶼管委會,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主要負責鼓浪嶼的規劃、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 2.定位變化:1988年鼓浪嶼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行列。1995 年《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將鼓浪嶼定位為風景旅游區,同年出臺了控制鼓浪嶼人口的政策規定,并將制造業逐步遷出鼓浪嶼,為旅游設施建設騰出足夠的空間。鼓浪嶼的發展經歷了“強景弱城”和“強城弱景”的過程?!皬娋叭醭恰奔磻{借獲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稱號,大力發展風景旅游,同時弱化城市功能,包括搬遷工業、轉移設施和削減人口等。“強城弱景”則是在過分追求風景旅游導致出現諸多問題的情況下,重新認識鼓浪嶼的文化獨特性,強調“人文”對于鼓浪嶼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突出對島上歷史風貌建筑以及作為世界性遺產地的認識和保護。 (三)自然景觀 鼓浪嶼為近海島嶼,屬低山丘陵地貌。島嶼岸線曲折,沙灘、礁石、峭壁相間環繞,山巒起伏、綠樹疊嶂。 (四)人文印跡 1.風貌建筑:鼓浪嶼素以“萬國建筑博覽會”之名享譽國內外,目前已認定的歷史風貌建筑共390幢,建筑面積約24.6萬平方米,主要布局于本島的中部、東南和東北部。 2.文化藝術:鼓浪嶼上有我國第一所嬰幼兒學校,有中國首批師范院校,培育了不少音樂人才,有“鋼琴之島”、“音樂之島”的美譽。隨著外來文化的涌入與融合,鼓浪嶼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 (五)功能布局 鼓浪嶼現狀用地以居住及其配套公共設施用地、旅游度假用地和公共綠地為主。其分布特點為島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區為開發和未開發的自然景區,島中部、東部多為居住、商業和行政機關等用地,島北部隨著四大工廠搬遷及環鼓路的建設,原工業用地目前調整為綠化用地和預留發展用地。 (六)建筑概況 鼓浪嶼上的現狀建筑約有6000棟,近90萬平方米,多建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居住、酒店、公共服務設施為主要功能,形成了精巧玲瓏、中西合璧、古今博采的特色和風貌。許多老建筑的功能在保護利用過程中從住宅轉變為家庭旅館、展覽館或商業設施。島上的建筑權屬分公房、私房、公私混合房、單位自管房和產權不詳房屋等五類,產權不明的比例較大。 |
相關閱讀:
- [ 04-06]鼓浪嶼成清明小長假國內最熱門景點 昨迎5萬游客
- [ 04-05]廈鼓浪嶼整治提升總體方案面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
- [ 04-03]鼓浪嶼將全面推行“門前三包”從源頭治理“臟亂差”
- [ 04-03]鼓浪嶼開“新店”不易 且行且珍惜
- [ 04-03]輪渡碼頭主躉船明日恢復使用 乘廈鼓渡輪從1號廳檢票
- [ 04-01]鼓浪嶼整治深得人心 逾50家店自行整改違規廣告牌
- [ 03-30]音樂裝點鼓浪嶼周末之夜 幾代鼓浪嶼人訴說鼓浪嶼情懷
- [ 03-28]球場穿“綠衣”居民齊“點贊” 鼓浪嶼整治提升惠及民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