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 衛楷的觀察表: 讓老師提的問題更有效 衛楷老師上課時,廈大教育研究院洪志忠老師會記錄老師提問時學生的反應,通過統計數據告訴衛楷老師哪些問題是有效的,借此培養研究型學生。 衛楷是科技中學高中創新班的生物老師。有一段時間,在上課前,除了講義,他要先制作幾張表格,其中一張表格有三列:第一列寫的是他準備在課堂上提的問題;第二列寫的是幾個選項,包括“集體回答”、“個人回答”、“無應答”;第三列寫的是學生對問題作出反應的時間。 衛楷上課時,廈大教育研究院的洪志忠老師會坐在學生中間記錄數據。譬如,衛楷提出一個問題,學生是集體回答得多,還是個體回答得多?從提出問題到學生作出反應,時間間隔多長? 洪志忠課后會統計,這節課,衛楷問的問題中,有效問題有哪些?可問可不問的有哪些?提問的區域是否過分集中?科技中學教務處副主任劉宏兵說,用大白話說,統計數據指向一個問題——老師,您的課跑題了嗎? 洪志忠還給衛楷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譬如,少提諸如“是不是”、“對不對”、“能不能”的問題,因為這類問題沒有營養,學生只需“猜”就能作答,老師不能借此洞察學生的思維品質,而如果能追問“為什么”,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觀。 以上講的其實是教育學上的“課堂觀察”研究。在和廈大聯辦創新班后,諸如此類的教育學新理念,被引進了科技中學的課堂。 科技中學校長譚蔚說,創新班開辦三年以來,學校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有廈大教育研究院老師的介入,科中老師從教學能手逐步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在他看來,這個轉變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研究型老師是創新班的“命脈”,“缺乏研究型的教師,就難以培養出研究型的學生”。 黃芳的十分鐘: 讓學生像思想家一樣思考 黃芳老師每節課少講10分鐘,專門留給學生提問與互相辯論,讓學生多思考、多說、多問,學會像“有創見性的思想家”一樣去自行解決問題。 黃芳在科技中學當了9年老師,三年前開始擔任創新班的語文老師,她開始了一項“精講多問”的實驗——每節課少講10分鐘,專門留給學生提問與互相辯論。 黃芳說,這10分鐘的交鋒,常常使“提問時間”變成“拷問時間”,大家一點也不輕松。因為,這不但要求參加者有承受當面批評時保持風度的心理素質,還要做到回答有理有據。 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人們發現了其中的顯著變化:上課時,黃芳的學生并不是忙于記錄老師講的內容,而是常會向老師發問。劉宏兵說,這種發問一開始可能有“為提出問題而提出問題”的味道,但是,慢慢地,學生問題的質量都提升了,發問的學生人數也越來越多了。換句話說,這10分鐘的真正用途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多思考”、“多說”、“多問”。 按照科中的說法,黃芳的10分鐘,最終也回到了創新。創新教育其實就是培養“問題中人”,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而“對司空見慣的事情不是認為理所當然,而能提出尖銳問題的能力,不僅是科學發明的關鍵,而且也是許多領域中有創見性的思想家的顯著特征”。 黃芳創新課堂的這10分鐘,回答了兩個問題:創新班發誓要培養創新人才,并不只是說說而已;如何在戴著鐐銬的情況下起舞,改革者通過“10分鐘”找到了平衡。 |
相關閱讀:
- [ 04-15]重慶開縣招生辦主任被查 收錢幫辦高考“移民”
- [ 04-14]廣東中山高考體檢將結束 胸透變數字化攝影
- [ 04-14]坊間傳言廈門四校聯招 教育局提醒勿信不實承諾
- [ 04-14]“天價學區房”啟示教改大棋局
- [ 04-13]廈大自主招生考試385人應考 流行詞“倒逼”驚呆學霸
- [ 04-12]考研名校分數線卻年年走高 非名校專業碩士成備胎
- [ 04-12]誰為小學生春游“意外”負責
- [ 04-11]民辦高校能否放開價格?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