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廈門觀察4月15日訊 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舉措之一,廈門市思明區日前推出“走居入戶聽民意”活動,蓮前街道嶺兜社區的70歲老黨員陳春面成功邀約蓮前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順彬到其家中“聊天”,喝到了這項新舉措的“頭啖湯”。沒多久,就關于陳春面與張順彬“會面”中所反映的問題,嶺兜社區已經開始著手落實。 隨著“走居入戶聽民意”活動的深入開展,思明區10個街道、96個社區也“各顯奇招”:制作服務聯系卡,構筑幫扶的“連心橋”;開展“三掛鉤”,解決群眾難題;共建單位的黨員志愿者聯合起來,為群眾辦實事……其目的,都是為了用一項項順應民心的“美麗”項目編織出轄區居民的幸福生活,演繹出最動人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旋律。 啟動:傾聽民聲做實事 “別那么拘謹,就是說說話。”3月中旬,五六位筼筜街道、振興社區的干部走進振興新村居民張文龍家中,與張文龍及其家人圍坐在一起,喝著茶聊開了。縱使窗外下著淅瀝小雨,室內卻有溫馨暖流涌動。 73歲的張文龍是臺胞,1986年就搬到振興新村居住至今。提到思明區在“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活動中的舉措,張文龍說:“我覺得很棒!就我們街道來說吧,筼筜湖步道完善了,小區里又增加了社區苗圃,健身器材壞了很快就有人來更換,這不就是百姓們最喜聞樂見的么!”對于思明區開展的“走居入戶聽民意”活動,張文龍肯定道:“街道干部能走進居民家里和我們拉家常,幫我們解決實際困難,這是私人定制型的服務啊!” 最近,開元街道的居民們陸陸續續收到了一張便民聯系卡,上面記錄了該街道12個社區的聯系方式。卡片雖小,卻跟隨著社區工作人員進家入戶,在黨員干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這樣走居入戶地發放便民聯系卡,方便群眾反映問題、提意見,有利于街道及時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真正讓群眾滿意。”開元街道黨工委書記史春玲說。 敞開大門聽意見,深入基層接地氣。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蓮前街道黨工委成員,機關、社區黨員干部分組深入21個社區、轄區企業,聽取居民群眾和企業業主對黨工委班子作風建設、“美麗廈門共同締造”項目等意見和建議,了解掌握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特別是多次深入6個“村改居”社區,就“金包金”項目、“城中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失地失海農民收入等議題進行實地調研,認真撰寫“蹲點日記”,廣泛征求社區“兩委”、村民小組長、老人協會的意見和建議。截至目前,共征集、梳理、篩選意見建議131條,涉及建設、服務、活動三個方面。 完善:大家一起“來找茬” “希望每個社區都能有老人活動的場所”“要是再多種一些不同顏色的花,那就更好啦!”……3月21日,開元街道舉行“踐行群眾路線、締造美麗開元”活動上,300多位社區工作者、居民群眾代表齊聚一堂,你一言我一語地給街道“挑刺”。 溪岸社區的黃麗端是個老黨員,對街道主動歡迎居民“挑刺”的做法,她覺得很不錯,“這樣一來人人都是主人翁,街道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不僅如此,開元街道還聘請群眾路線監督員,這些監督員將對街道教育實踐活動的進行全程監督“找茬”,指出活動的不足之處。同時他們也將成為街道與群眾密切聯系的橋梁,將群眾意見集中反映給街道。 梧村街道繁榮,人流密集,該街道領導認為,走群眾路線就是要服務最廣泛意義上的社會各界群眾,既包括廣大市民游客,也包括轄區企業、商戶與職工。但在此之前,企業家與街道的溝通多通過各種座談會實現,企業方面多處于被動位置。于是今年以來,梧村街道開展“百日走百企訪百商”活動,聽需求,摸動向,找對接點,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給了企業家“話語權”,讓企業家可“私人訂制”政府服務。企業紛紛表示,這樣的走訪給企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服務上一層樓的同時,梧村街道還進一步暢通群眾意見渠道,使街道和社區便民服務辦理點更加規范,黨代表工作室和民意365窗口、黨員延時服務崗等服務平臺繼續高效運轉。民意365微博、梧家青年微博、守護梧村微信、美麗梧家生活會,線上線下,共同編織起一張無縫對接的服務網絡。 拓展:志愿服務模式多 3月25日,一份《關于開展思明區“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志愿服務進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出爐。這是思明區深入踐行群眾路線,深化“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行動的又一力舉。 根據實施意見,思明區將采取項目運作、菜單運作、靈活運作等模式,發動社會各類成員參與社區共建,引導學生、文明單位、在職黨員、團員、義工等各類志愿服務力量服務社區。簡單來說就是,居民“點單”、社區“下單”、志愿者“接單”。 其實,讓志愿服務融入每個社區居民生活的點點滴滴,早就是思明區每個街道踐行群眾路線的一個共同理念。 蓮前街道黨工委組織發動機關、社區、轄區共建單位上千名黨員志愿者,利用雙休日,開展“美化環境·潔凈家園”行動,1000多名機關、社區、轄區共建單位黨員按分組到達6個“村改居”中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有的拿掃把、鏟子清掃垃圾;有的拿鐵鍬、推車清除水溝淤泥;有的拿鏟子、抹布清洗宣傳欄、電線桿上的小廣告;黨員志愿者通過3個小時義務勞動,撒下辛勤的汗水,為“城中村”帶來了整潔、有序的新面貌。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行動、志愿服務、民生服務也像種子一樣在梧村街道各社區發芽成長。該街道在文屏山莊啟動“愛心快遞114”工作模式,組建了1支愛心快遞志愿者服務隊,編織了1個“愛心快遞”志愿服務網絡,搭建了關愛式服務平臺、結對式服務平臺、互助式服務平臺和互動式服務平臺四大平臺,以機關社區黨團員愛心小分隊為主力,倡導和發起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愛心幫扶,并在今年于文屏社區啟動了共青團社區志愿驛站周六服務活動。 |
相關閱讀:
- [ 12-20]思明政府服務延伸到網上 績效評估連續三年名列前茅
- [ 10-22]上海自貿試驗區政府服務體驗記:一月之事四天辦好
- [ 10-20]北京探索“大數據”惠民 政府服務意識待考
- [ 08-21]多倫多無證移民可享用政府服務 市府措施存漏洞
- [ 09-05]海滄:政府服務瞄準“群眾最滿意”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