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創便民訴訟 思明法院邀您當法庭義工
2
“這是大學期間最好的經歷”
義工:曾月 身份:廈門工學院學生
感言:當義工,讓我更清楚如何與人打交道。
曾月是一名來自廈門工學院的學生。他看起來不善表達,可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從今年2月開始,他和其他3名同學來到蓮前法庭當“法庭義工”。談起當義工的好處,他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是學土木工程的,以前很少接觸到司法工作。有這樣的機會接觸法院,我也從中學習到老百姓打官司需要走哪些程序,對我們來說是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曾月住在島外的學院宿舍,交通不方便,每次來當“法庭義工”都要耗費不少時間。為此,很多同學不理解他當義工的初衷,甚至覺得“他閑得沒事做”。對此,曾月不以為然,他告訴記者:“我只是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一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我覺得做這樣的事很有意義。”
曾月還告訴記者,他會把學習任務擺在第一位,先把功課學好,在業余時間當“法庭義工”。“現在當義工,并不會占用我的學習時間,反而提升了我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實踐能力,讓我更清楚如何與人打交道。”
“有些同學開玩笑地問我,萬一有人敗訴,會不會把氣撒在我身上。因為他們在網絡上看到一些情緒激動的案件當事人發帖辱罵,覺得這些人可能把怨氣撒在其他人身上。”曾月說,他至今都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家都很友善,法官也很有親和力。我在法庭主要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并沒有遇到特別過激的事情。”
目前,曾月還在讀大二。他說,在余下的大學時光,他會堅持當“法庭義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雖然畢業后不一定留在廈門,但是當‘法庭義工’將是我大學期間最美好的經歷。”曾月說,不管自己最終在哪座城市工作生活,自己會把“幫助他人、奉獻他人”的“義工理念”秉承下去。
3
“我比以前年輕了許多”
義工:柯秀清
身份:退休老人
感言:當了義工,才知道法官很有親和力。
義工:洪素英
身份:退休老人
感言:法院讓我們這個團隊感覺像一家人
柯秀清老人雖然退休了,但是她可能比普通白領還要忙。這位土生土長的廈門人對于做善事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執著——無論事情大小,每天都要做至少3件好事。現在她也是思明區法院“法庭義工”的一分子。
“給當事人引導時,不能簡單地用手指頭指指就行。要攤開手掌,身體前傾,給人一種禮貌的感覺。”柯秀清對“法庭義工”的服務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這些建議也幫助法院不斷完善“法庭義工”禮儀方面的舉措。
柯秀清告訴記者,給當事人端上一杯熱茶,在雨天遞上一把雨傘,在當事人找不到開庭地點時提供引導,這些看似瑣碎的司法服務,在她的眼里都是善事,“當事人得到溫馨的服務,他們高興,我也就高興。”
柯秀清還會利用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幫助當事人化解心結。“有時候看到有人為了一點錢爭得面紅耳赤,惹上官司。我就會多嘴跟他們說‘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錢可以再賺,朋友丟了,想再挽回就難了’。有時候這樣說一說,他們聽進去了,這也算做了善事。”柯秀清還常常把閩南俚語掛在嘴上,當地人來法院打官司,聽起來有親切感。
當記者詢問柯秀清當“法庭義工”最大的感觸時,她說:“這里的法官對我們太好了。”她邊說邊豎起大拇指,“我一輩子沒跟法院打過交道,都以為法官很冷漠。當了‘法庭義工’之后才知道法官很有親和力,對于義工的服務經常和我們商量。看到天氣變化時,他們還會提醒我們增減衣物。”
跟柯秀清老人同班的洪素英老人也有同感。“思明區法院為我們提供了專門的義工場所,配備座椅,提供必要條件,還時不時噓寒問暖,讓我們義工這個團隊感覺像一家人。”退休十幾年的洪素英老人直言當“法庭義工”讓自己的退休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一方面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讓自己活動活動,有事情做。在這里也不用擔心風吹日曬。”洪素英老人笑言,“家里人都說我比以前年輕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