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厝垵的小巷充滿“文藝范”。
曾厝垵民宿為大家提供良好的休憩之處。 設計理念 有地方感的公共空間 明確曾厝垵作為廈門重要的閩南漁村文化體驗、文藝產業集聚發展、客棧綜合服務提供的定位目標,堅持歷史文脈延續與文化創新鼓勵相結合的設計理念,強化基底、巷道及空間關系,強調綜合解決場地問題。 完善地面人行步道系統、增加人行天橋聯通曾厝垵與海灘,增強漁村場所感。引入生態的設計理念,強調人、厝、海的共存與相互配合、相互交融。 完善市政公共服務 加大衛生整治力度,借助正規組織和民間力量完善垃圾收集處理;疏通路網、規范停車;加強安全、消防、電力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及時疏散人群等。 政府與社會組織形成新形式 自下而上,曾厝垵的明天需要自發的社會組織進行自主管理,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政府部門的共同力量,建立起一個新型的治理體系。 廈門日報訊(文/本報記者 吳曉菁 圖/本報記者 王協云)以魚骨為靈感的橋橫跨環島路,既可以解決行人過街難,又能成為新的旅游景點;設計音樂符號廣場、心形露天廣場,既打通山、海的聯系,也為文青們提供新的活動場所;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建立輪值共管制度,實現群眾自我管理;聘請熱心社區事務的群眾擔任社區規劃師,為曾厝垵發展出謀劃策…… 關于曾厝垵空間環境整治的大部分點子都出自于群眾。記者在曾厝垵空間環境整治工作坊的成果匯報會上,看到了這份“集成”了群眾建議的規劃方案。方案中的不少內容讓人眼前一亮。 正如工作坊的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郇教授所說,這工作坊,不是規劃師來做規劃,而是讓群眾來做規劃,群眾提建議,然后根據群眾的想法,把它落實表達出來,最終的方案由群眾自己來形成。 那么,這份根據群眾意見、自下而上形成的規劃方案有什么亮點呢?如何恢復曾厝垵的漁村記憶?如何為文藝青年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呢?如何創新公共事務的管理模式呢?本報今日為您詳細解讀。 |
相關閱讀:
- [ 04-22]思明創新共同締造理念 公眾參與曾厝垵改造提升方案
- [ 04-18]曾厝垵空間整治工作坊掀起群眾熱情
- [ 03-29]輸個密碼可隨意改斤兩 廈門曾厝垵坑人水果攤作弊秤被繳
- [ 03-18]廈門軟件園一期停車場收費 臨時停放30分鐘內免費
- [ 03-11]廈門曾厝垵演繹“中國最文藝漁村”
- [ 02-18]曾厝垵社區舉辦“兩岸陣頭文化”巡展
- [ 02-11]"共同締造"讓曾厝垵更火 客棧住房率達98%
- [ 02-08]“共同締造”讓曾厝垵更火 春節假期日均4萬游客進村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