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城市義工: 平凡之中演繹美麗
“笑臉墻”。
在思明區,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不分性別不分年齡,用愛心、耐心和恒心,扶危幫困、助人為樂;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溫暖著這座城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思明城市義工。
2012年6月,中共思明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廈門日報、廈門晚報聯合啟動“感恩生活 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通過媒體發布活動預告,義工自愿報名參與,每周六固定開展不同主題的“三關愛”志愿服務。
這個由政府和媒體聯合打造的志愿服務平臺,不僅是扎實開展鄰里守望志愿服務活動,培育義工精神,構建新型城市人際生態,引領城市生活新時尚的平臺,更在全國率先形成自主運作模式,成為全國構建新型志愿服務模式的樣本。2014年1月,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榮獲廈門市“2013年度感動廈門特別獎”。
“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
——摘自黨的十八大報告。
“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
——摘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
文/本報記者 吳曉菁 圖/本報記者 王協云
4月26日下午的中山路,是思明城市義工的舞臺。已經開展了100期活動的思明城市義工齊聚中山路,以一場特殊的回眸活動來開啟新的奉獻之旅。
義工們樸實而燦爛的笑臉定格于照片,組成了一面“笑臉墻”;情景歌舞劇《美麗的義工》記錄了城市義工成長的點滴;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新體系音教班合唱團帶來的“快閃”行為藝術讓愛在中山路瞬間定格……城市義工的風采通過歌、舞、戲劇等形式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此外,由義工藍永生、沈世豪作詞、鄧志武作曲的《城市義工之歌》一響起,太平財產保險廈門公司分公司團支部的20多名團員隨即跟著哼唱:“今天我們正式加入城市義工,以后將持續參與。”
在屬于義工們的舞臺上,經久不息的掌聲,不僅是送給這群可愛的城市義工,也是對思明區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成果的充分肯定。
受邀參加現場活動的中央編譯局辦公廳科研處負責人、研究員包雅鈞說,“我一直關注城市義工不僅僅因為這是一個政府創新項目,更重要的是我看到這樣一個行動背后的重大價值和深遠意義。我們只有通過關愛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才能慢慢地習慣去關心社會公共事務,從而促進社會的整體認同,積聚社會的力量,致力于實現更多更大程度的善。”
愛心義賣
【運作】
首創自主運作志愿服務
思明城市義工的運作之初,曾有人會擔心,會不會還是“一陣風”式的活動。然而,經過100期活動的不斷“錘煉”,思明區城市義工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并率先全國形成自主運作的模式。義工們用自己的行動響亮地回答:“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
不管是在輪渡的義務獻血點參加義務獻血,還是在公園、廣場等公共空間參與環境美化;不管是在梧村小學陪伴特別需要關愛的孩子們;還是在養老院里和渴望溝通和交流的老人們“話仙”……一個熟悉的身影總是經常看見。他,就是思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添友。
作為思明城市義工的發起者和策劃者之一,陳添友身體力行,經常以義工的身份參加活動。在他看來,領導班子就是要發揮帶頭引領作用,讓城市義工隊伍進入常態化的運行機制,最終實現黨委提供引導、媒體廣而告之、市民自我組織。
面向社區、面向街道征集志愿服務項目;每周六固定開展不同主題的志愿服務,提前在報媒和互聯網上刊發及時的活動預告,征募廣大的市民自愿參與——成熟的項目征集制度、信息發布制度、項目運作模式,讓“周六做義工”成為了廈門市民的習慣和期待。
“城市義工不僅是奉獻者,還是受益者和傳播者。”陳添友表示,城市義工為民生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的要素,它凝聚了多方社會力量,實現了社會協同、共同治理,推動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促進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和諧發展。
陳添友表示,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與思明區“民生110”形成互動,承接部分社會服務項目,參與社會治理創新,提供更多的社會公共服務,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形成精神認同和守望相助的和諧社會氛圍,在引領社會風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招募“法庭義工”。
【平臺】
不斷創新志愿服務模式
“您好,有什么可以幫您嗎?”“三號法庭在哪里?”“哦,在這邊,您先坐一下,開庭了我叫您。”……對話的一方是前來打官司的許女士,另一方則是“法庭義工”黃琳娜。
凡是到過蓮前法庭的群眾對這一幕并不陌生。自從“法庭義工”啟動以來,充當了法庭與當事人的“潤滑劑”,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這一創新性做法得到了中央編譯局調研組的高度肯定。
實際上,在思明城市義工的近兩年運作中,一直以推動常態化志愿服務為目標,以社區為基礎搭建志愿服務供需平臺,按照“項目運作、菜單運作、靈活運作”等運行模式,通過“單位組織、社會組織、個人報到”等組織形式,發動社會各類成員參與社區共建,推進志愿服務進社區工作的常態化開展。
位于中山路的文明旅游服務點,更是首創“自助式”、“體驗式”志愿服務模式,一到周末,就有大批市民、游客前來體驗志愿服務。只要經過簡單的流程培訓,就可以在服務菜單中自助選擇服務內容,在骨干義工的帶領下開展活動。
“親子參與模式”是服務點的又一大亮點,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做義工的場面常常令人感動。一位經常參加活動的家長說道,通過活動可以引導孩子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
社區里,思明區設立的義工社區志愿服務小組應需求而生。在溪岸社區,楊冬梅是一名公務員,特長是心理咨詢;蔡普南經營“開心農場”,經常組織小朋友戶外活動;楊兩山組織企業的員工一起學習手語,為需要的殘疾人朋友提供幫助。
街道的“身邊好鄰居”服務點、由資深義工藍永生“領銜”的輪渡服務點、愛心企業柯海水率領的助老服務點、各大區屬公園里的公園服務點、甚至是官任社區活躍著的一群“洋媽媽”志愿者……從以往的“被志愿”到現在的“主動參與”,不斷創新的服務模式讓“城市義工”這個詞的內涵日益飽滿和豐富,各種形式的義工服務成為廈門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愛心匯聚。
【制度】
實行注冊管理星級認證
隨著一期期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思明區城市義工的隊伍很快得到壯大,他們定期召開義工分享會,互相交流心得與學習;在活動中具體分工,嘗試擔任活動策劃、活動協調員等,來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
長期“堅守”輪渡服務點的藍永生,在今年正月初二的上午7:40,登上了央視一套和央視新聞頻道的《朝聞天下》欄目。藍永生也成為今年以來廈門市唯一榮登“中國好人榜”的典型人物,被評為“助人為樂的中國好人”。
作為城市義工的名譽會長,思明區委文明辦主任王一青也常在周末時間帶著年幼的孩子一起做志愿活動。她說,思明區城市義工活動之所以被認可,就在于它通過活動的開展在逐漸培育、傳播志愿服務文化,即做義工是一種生活方式。
為了打破志愿服務的臨時性和零碎化,今年3月,思明區出臺了《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了義工注冊管理的細則,同時實行了義工試用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思明區還設立了義工數據庫,對每一位義工的個人信息進行分類登記,義工們可以在服務時間里,根據特長和愛好自行申報服務崗位,服務不同的人群。思明區還對義工實行“星級義工”晉級認證制度,這是對志愿服務的一種精神嘉許。
“讓志愿服務融入社會治理,成為創新社會治理的新途徑。”王一青說,出臺辦法的目的就是為提升義工的工作熱忱和提高義工的服務質量,進一步促進志愿服務文化建設,增強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響力。
常態化、長期化、規范化的機制,讓志愿服務處處可為、人人可為,也讓義工們把愛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個角落生根發芽。
聚沙成塔,積土成山。如今,思明城市義工正如同一顆顆文明的種子,散播愛心、傳遞文明、引領風尚。在點滴之間奉獻愛心,在平凡之中演繹美麗。
城市義工在活動現場表演節目。
【數字】
100期
不到兩年的時間,思明區城市義工已開展活動100期。
3000多人
思明城市義工協會已有會員3000多人,組建了10支專業化服務隊,設立固定義工服務點30余個。
60人
城市義工協會的星級義工已經達到60人。
3213個
迄今已有509名空巢、三無、獨居等老人、168名殘障人士、832名外來員工子弟以及3213個低保戶等特殊人群接受志愿服務。
【名詞】
法庭義工
作為全國首個法庭公益志愿服務項目,“法庭義工”是思明區法院與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在2013年9月合作開展的。提供的服務包括引導當事人到法庭相關場所或法院其他場所辦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接受當事人非法律事務方面的咨詢、主動為當事人提供用水用傘等服務,扶助老幼與殘障人士、勸慰情緒激動或發生言語沖突的當事人等。
星級義工
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積達到30小時以上,通過初級技能課程,培訓課時2小時便能授予“一星級義工”稱號;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積達到60小時以上,通過中級技能課程,培訓課時4小時,幫帶“一星級義工”2人授予“二星級義工”稱號。
【鏈接】
有自己的歌
開專屬網站
為了更好地搭建志愿服務項目供需平臺,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網站( http://smyg.baijiapai.com)目前正式開通。該網站設置了“每周活動安排”、“媒體聚焦”、“活動回眸”、“義工故事匯”等多個欄目,并專門設置了“注冊報名”欄目,為市民網上申請加入義工提供便利。
另外,城市義工還有了自己的歌。在24日城市義工百期回眸活動中,這首由義工藍永生、沈世豪作詞、鄧志武作曲的《城市義工之歌》特別引人注目。
接下來,《城市義工之歌》將被錄制成歌曲上傳至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網站,有興趣的義工朋友可以登錄網站欣賞、學唱。
【征集】
拍下您心中的
“最美義工”
為更好地宣傳展現城市義工的風采,近期,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向全社會征集“我心中的最美義工”攝影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定格最美、最溫馨、最有現場感的義工人物畫面。
目前,“我心中的最美義工”征集還在繼續,各位“拍客”可以拿起相機、手機,繼續尋找你心目中的最美義工。
活動時間:4月14日-6月1日。
參與辦法:1.提交攝影作品方式:發送郵件至smqzyz@163.com;2.文件名標注“我心中最美的義工”+作者姓名。
【大事記】
●2012年6月2日,中共思明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廈門日報、廈門晚報聯合啟動“感恩生活 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通過媒體發布活動預告,義工自愿報名參與,每周六固定開展不同主題的“三關愛”志愿服務。
●2012年9月29日,在鷺江道輪渡碼頭設立首個“城市義工服務點”,這是思明城市義工第一次“進駐”公共場所,向市民和游客倡導文明旅游,提供咨詢引導。
●2012年10月20日,在廈門日報社第十二屆讀者節活動中,市領導向“思明城市義工”這支年輕、富有愛心的隊伍授旗,標志著“思明城市義工”這支隊伍正式組建成立。
●2012年12月22日,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成立,率先形成自主運行模式,成為凝聚社會治理共建合力,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的有益實踐。成立儀式上,協會還表彰了第一批“星級義工”和“優秀義工家庭”。
●2013年1月5日,“身邊好鄰居”活動正式啟動,探索以社區為單位的小組式志愿服務形式,用志愿行動促進鄰里和諧,形成守望相助的社區氛圍。
●2013年1月31日,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在中山路步行街成立“文明旅游服務點”,打造“自助式”志愿服務新平臺,首創“體驗式”參與新模式。
●2013年6月29日,思明城市義工滿“一周歲”。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為10支“思明城市義工志愿服務隊”授旗,標志著城市義工活動逐漸走上了專業化道路。
●2013年6月,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與區人民法院合作開展的全國首個法庭公益志愿服務項目——“法庭義工”正式啟動。這是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首次與公共部門合作,推動社會志愿服務,拓展便民服務的項目,共同打造司法公開的品牌,引導公民參與社會事務。
●2014年1月,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在“建行杯”2013感動廈門十大人物評選中,經過公眾投票和專家評審會集體評選,榮獲“2013感動廈門特別獎”。
●2014年3月,舉辦思明區紀念“3·5”學雷鋒日志愿服務活動暨首屆“最美廈門人 義工故事匯”。會上表彰第二批“星級義工”和“優秀義工家庭”,出臺《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管理辦法(試行)》,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
●2014年3月31日,思明區“智慧·講堂”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五場專題輔導講座中,思明城市義工走上大講壇,用樸實的語言與臺下的黨員干部分享著從事志愿服務,參與共同締造的感受。義工故事成為思明區踐行群眾路線的生動教材。
●2014年4月,由義工藍永生、沈世豪作詞、鄧志武作曲的《城市義工之歌》出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