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林為孩子梳頭。(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楊一林訓練孩子的膽量。(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本報記者 李曉平 廈門日報訊 “親愛的楊老師,你終于回來了。”見到楊一林,3歲的嘟嘟迫不及待地跑過來抱著他撒嬌,其他孩子也跟著跑了過來,一一和楊一林擁抱。“這幾天乖不乖啊?”在云彩虹早教中心,戴著口罩的楊一林蹲下來,和孩子們一一臉貼臉,摸摸這孩子的腦袋,拍拍那孩子的臉蛋,感覺親都親不夠。 很難想象,正是眼前這位還帶著孩子氣、看起來并不是很強壯的男生,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為了同一個孩子,捐獻了兩次骨髓。 剛捐完骨髓回來 就去探望孩子 楊一林是廈門第38例、省第106例非親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他于日前赴京,為德國華裔女童捐贈造血干細胞(詳見本報4月11日A11版)。這也是他為該患者的二次捐獻,第一次是在2012年10月,女童還不到三歲。今年女童病情復發,經過考慮,楊一林決定二次捐獻。這是中華骨髓庫首例向德國骨髓庫提供造血干細胞,也是我省首例志愿者二次捐獻造血干細胞和首次涉外捐獻造血干細胞。 楊一林從北京捐獻骨髓回來后,本來可以在家休息幾天,因為放心不下中心的孩子,第二天下午他就回到了他所工作的云彩虹早教中心,讓孩子們很驚喜。 “現場很感人!”在一旁的同事小聞老師拿出手機,將這一刻永久定格在相片里,并發到朋友圈里,引來很多家長留言。她們敬佩楊一林的愛心,關心他的身體,也感謝他帶來這有愛的一刻。“其實在楊一林身上,像這樣感人、溫馨的場景時常發生。”小聞說,“他照顧孩子比女生還耐心、還細心,孩子們都很喜歡他”。 照顧孩子很累 可他樂在其中 “鈺陽,拿張紙巾過來,我幫你擦鼻涕”、“嘟嘟,你裙子沒穿好,過來我給你整理一下”……日前,記者走進云彩虹早教中心,看到了楊一林忙碌的身影。很難想象,從事照顧幼兒工作的是一位陽光大男孩。面對這份瑣碎辛苦的工作,他卻不厭其煩、樂在其中。 閑時做點果醬甜點,陪小寵物聊天,笑起來小眼睛瞇成一條線,不時扶一扶時尚的眼鏡框,這就是楊一林,一位文質彬彬的陽光大男孩。楊一林1987年出生,父母離異,5歲時隨母親從重慶來到廈門。楊一林在大學學的是游戲軟件專業,因為向往單純快樂的生活,后來選擇了早教。如今他從事早教超過3年。楊一林說:“帶孩子挺好,天天都沉浸在和孩子的快樂中。” 得知孩子不滿三歲 他同意了捐贈 提起第一次成功捐贈,楊一林記得那是2012年8月的一天,接到紅十字會電話他很意外,一時沒回過神。但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說,患者是個孩子,還不滿三歲。“這句話打動了我,直覺告訴我應該這么做。”在福州采集造干時,進行了三四天,由于藥物反應,他持續發燒。至今,他也沒告訴母親和朋友,其間心情復雜,因為太孤單,他偷偷掉眼淚了。 捐獻造血干細胞對身體有沒有影響呢?楊一林說,可能因為他身體一直比較差,開始半年有點影響,容易感冒生病,半年之后就沒有影響了。 接收了楊一林的捐贈,孩子在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成功移植,隨后和家人移居德國。不想,今年3月份病情復發,從德國再次向楊一林發出求救的信號。 當得知需要二次捐贈時,楊一林說,他有點猶豫,前后考慮了一個星期。“身邊的親人朋友都表示反對。”楊一林說,大家雖然都是好意,但并沒有影響他的決定。“是我眼前這群活潑可愛的孩子給了我答案。”楊一林說:“我不能眼睜睜棄她于不顧。如果不救她,那我第一次的捐贈也就沒有了意義。”楊一林說,那個孩子今年才5歲,以后的路還很長,希望她能夠盡快康復,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快樂童年。 4月10日下午,楊一林啟程赴京,打了三天針。4月14日12時30分許,在北京空軍總院,經過3個半小時的外周血循環,楊一林完成了造血干細胞采集。當天晚上,楊一林捐贈的造血干細胞隨機飛往德國。第二天上午,骨髓順利抵達并立即輸入患者體內。當時還在北京休息的楊一林得知這一消息,一顆心終于放下了。 記者手記 母親眼中的楊一林 在手術前,母親彭大蘭給楊一林帶來了天鵝酥以及一些他喜歡吃的零食,可惜由于藥物反應,楊一林幾乎沒有胃口。在北京期間,彭大蘭在微信里留下了自己此行的點點滴滴,更為我們展現了真實的楊一林。 看著熟睡的兒子,彭大蘭止不住淚水。她在微信中寫道:“給你取名一林,就希望你能一木成林。這一刻,猛然發現,原來你已經長成一棵大樹了。作為母親,我謝謝你,因為你的善良、勇敢,你的簡單樸實和堅強執著,我為你驕傲,更被你感動……” 因為工作需要,楊媽媽提前飛回廈門,她在微信里說:“兒子,你做了你認為該做的事,我只是在你做對的選擇時,為你鼓掌為你加油。來北京只是為了陪伴,不能替你打針抽血,不能替你頭痛背痛。生活將回到原來的軌道,我知道你將多一份牽掛,為那個遠在德國的孩子。” 楊一林從北京回來,云彩虹早教中心里一周不見他的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跑過來抱他、親他,一旁的楊媽媽深深覺得溫馨和喜悅。她在微信中說:“看到面對孩子你發自內心的溫柔和喜愛,我知道這是你最熱愛的工作。你放棄了軟件設計專業,心甘情愿當起超級奶爸。” 我想,此刻,再多贊美都是多余和蒼白的,還有什么比母親眼里的兒子更真實呢?采訪楊一林時,恰逢不少家長過來接孩子,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關切地問:“小楊哥哥,身體怎么樣了?”家長們對楊一林最多的評價就是,小楊哥哥對孩子很好,很有愛心,很耐心,很細心,孩子們都喜歡他。同事說,有的孩子上完課還粘著他,哭著不肯和爺爺奶奶回去。作為一位老師,還有什么比家長、同事的評價更客觀呢?文/本報記者 李曉平 |
相關閱讀:
- [ 09-09]北京女孩兩次捐贈骨髓 成功挽救18歲男孩生命
- [ 05-14]9歲幼女患嚴重貧血 11歲小姐姐捐贈骨髓救親妹妹
- [ 05-08]廈門城管捐贈骨髓救上海患者 連續15年無償獻血
- [ 05-05]研究生姐姐守著白血病弟弟 54萬善款助姐弟骨髓移植
- [ 05-04]北京接受心臟移植男孩蘇醒 3個月后做骨髓移植
- [ 04-26]7歲愛笑女孩得白血病將移植骨髓 高昂醫療費愁壞家人
- [ 04-24]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有新療法 不必骨髓移植吃藥也能好轉
- [ 04-11]廈門:中華骨髓庫首次向德國骨髓庫提供造血干細胞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