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黃敏江)昨日,導報報道了廈大白城周邊海域的海水突然呈現一片暗紅色,一直到下午3點半退潮時,紅色條帶才慢慢退到外海。有不少市民擔心,這樣的海水對海域會不會有影響? 昨日下午4點多,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研究室的蔡主任介紹,經抽取水樣檢測,發現是由于甲藻類生物聚集在白城那塊海域,才引起此次赤潮。 蔡主任說,這段時間連續的陰雨天,讓生存在海里的甲藻類生物得到了合適的鹽度和水溫,達到適合生存的條件,就很快生長起來,“不過,赤潮會隨風向和洋流逐漸分散開來,不停移動”。“甲藻類生物受海流和風向在此聚集,在海面上形成條帶狀的深紅色,界限很明顯。“蔡主任說,此次赤潮的范圍和量都小,加上這類型海藻無毒,目前對人和海洋沒影響,“這是海洋生物一種交替循環的正常現象,市民們不必擔心”。 |
相關閱讀:
- [ 03-20]去年中國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163億 五年來最高
- [ 12-10]平潭赤潮預警系統 項目通過驗收
- [ 07-20]今年福建省發生7起赤潮 涉及面積155.8平方公里
- [ 06-23]廈門海域發現7平方公里赤潮 該海域赤潮將繼續維持
- [ 06-06]去年福建省共發現赤潮17起 直接經濟損失20.11億
- [ 06-04]我國8成近岸生態系統受損嚴重 修復成當務之急
- [ 05-24]龍鳳頭赤潮消亡 蘇澳鐘門等海域發生赤潮
- [ 05-23]平潭沿海發現赤潮 龍風頭海濱浴場暫時關閉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