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人文旅游 > 正文

廈門知青45年后“再下鄉”追憶上山下鄉崢嶸歲月

2014-05-10 12:52? ?來源:廈門網  責任編輯:劉瑋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當年蔣彩偉(右)被稱作生產隊五朵金花之一。(蔣彩偉供圖)

?

知青蔣彩偉(右一)拉著村民的手。

當年廈門知青帶了點廈門小吃。

月桂嫂(左)和當年知青莊瓊華。


  現在的陳孟榮(上)和當年噴農藥時的陳孟榮。

廈門日報訊(文/圖 本報記者 吳海奎)“回去,回到第二故鄉去!”為紀念廈門知青插隊閩西45周年,4月6日至4月8日,230多名知青及其家屬,重返龍巖武平第二故鄉,追憶上山下鄉崢嶸歲月,并由此拉開廈門知青大返鄉的序幕。

1969年,廈門2萬多名正值青春年華的初高中生,離開父母,和他們的激情、沖動、懵懂一起,裝進火車車廂,一路翻山越嶺來到閩西。而后,分別前往永定、上杭、武平三縣的公社,再步行到生產隊房東家,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閩西這片紅土地上,留下了他們不可磨滅的青春印記以及揮之不去的知青情結。

45年一晃而過,當年的小伙子小姑娘,如今已是兩鬢泛霜的花甲老人,但他們一直沒有忘記閩西第二故鄉,通過不同形式和鄉親們保持聯系。

4月6日,在廈門知青文化活動組委會的發起下,230多名知青及其親屬重返龍巖武平,當天晚上,他們和當地文化團體共同舉辦了“梁野情·故鄉情”聯歡晚會,表演了《看見你們格外親》、《鼓浪嶼之波》、《客家迎親》等節目。第二天,知青們各自回到當年工作、勞動、生活過的地方,和老房東、老鄰居敘敘舊,拉拉家常。

據廈門知青文化活動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謝春池介紹,此次武平之行,是廈門知青重返閩西的第一站,接下來,他們還將組織知青回到永定、上杭,同時,通過舉辦詩歌朗誦會、圖書首發式、廈門人文之旅、座談會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弘揚知青文化、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

故事

她把地瓜全讓給知青吃

翻過最后一座山頭,汽車開始持續下坡,車上的人有點按捺不住,不停地向外張望;近了,近了,當汽車駛入一片開滿梧桐花的村莊,車上沸騰了,村子也沸騰了。蔣彩偉、莊瓊華、汪福來等知青,又一次回到了他們當年插隊的巖前鎮澄邦村,這個閩粵邊界小村。

“歡迎回到第二故鄉!”村民們打出橫幅,早已夾道等候。

“月桂嫂!”剛走下車,莊瓊華遠遠地朝公路腳下喊了一聲。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甩開旁人的攙扶,弓著背,蹣跚著腳步,奮力走上坡,她就是月桂嫂。眾人趕忙上去,拉住月桂嫂的手,幫她撐傘。鞭炮噼里啪啦作響,炸開的碎紙屑鋪成了一條紅色的路,這是客家人迎接“貴客”的風俗。三四十人一下子把月桂嫂的家擠得滿滿當當,月桂嫂的兒子兒媳特地從鎮上趕回老家,他們搬出桌凳,端出茶水、葡萄,熱情地招呼。

85歲的月桂嫂,因常年風雨勞作,滿面滄桑,雙腿變形。她站在人群中,雙手舉過頭頂,不停地拍掌,嘴巴一直張開,興奮得像個孩子。“你們當年不怕苦、不怕重,什么活都干,對村里幫助很大。”月桂嫂拉著知青的手,用客家話說。

“我們更應該感謝您!”人群中有人回應。

當年,月桂嫂是生產隊的婦女隊長,隊里來了15個廈門知青,月桂嫂待他們比自己的5個兒女還要好。在物資緊缺的年代,糧食是絕對的奢侈品,正在長身體的知青們經常填不飽肚子。一次干完活,月桂嫂把自家的地瓜蒸好,揭開鍋,知青們一窩蜂到她家吃,月桂嫂不顧自己1歲和5歲小孩巴望的眼神,把他們趕到一邊,讓知青們隨便吃。

還有一次,知青內部鬧矛盾,一位住在月桂嫂家的知青,為陷害他人,竟然把樂果農藥倒進月桂嫂家的水缸里。事后,這個知青被村里的治保主任查出來。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投毒這件事,一旦報到上面,絕對是一個“反革命”的罪行,后果可想而知。“細鬼子(客家話,小孩子的意思),鬧著玩的。”月桂嫂一句話,救了這個知青的命。

短暫的重聚,又到了告別時刻。“再見,故鄉,再見,親人!”車子開動后,車上車下的手臂揮作一片,車行遠了,還能看到村頭眺望的身影。

他從廈門帶去打鐵工具

陳繼澤是插隊在巖前鎮澄邦村的知青。

1966年,體檢完,正準備高考的陳繼澤,遇上文化大革命,上大學成了泡影。1969年,他來到澄邦村插隊。那時,隊里的鋤頭、打谷機等農機具壞了,村民們沒那個技術修,要送到二十里外的公社農械廠修理,來回一趟,至少要耗費半天時間,誤時誤工,尤其是農忙時期,對生產影響非常大。

祖傳三代開打鐵鋪的陳繼澤看到這種情況后,趁著回家探親的機會,自籌資金,從廈門帶來大小鐵錘、鉗子、鏟子等工具,在村里設立了打鐵鋪。村里一個小伙子,給陳繼澤打下手,兩人在火星四濺的環境下,專門負責維修農具,大大方便了村民。

特寫

農藥中毒

村民抬他十里

算起來,這次是陳孟榮第45次回武平。他對武平感情如此之深,源于在中坊村插隊期間,兩次危及生命的遭遇,是樸實的鄉親們救了他。

1970年夏天,陳孟榮跟隨生產隊隊長到山上修水渠。勞動中,他的右腳趾不小心被鋤頭砍傷,血流如注,骨頭都碎了。隊長撕下身上的衣服,為他包扎傷口,又背著他從山上往村里奔跑了足有5公里山路,把他送到大隊合作醫療站處理。

插隊期間,陳孟榮長期從事噴農藥滅蟲工作,1973年夏天,他可能是農藥中毒,連續高燒一個星期,引起胸膜炎,并發休克。是村民和知青,用床板把他抬到十里外的公路旁,求助運杉木的卡車司機,將他送到40里外的東留衛生所住院治療。

武平,早已被陳孟榮當成自己的故鄉。2012年,陳孟榮把女兒的婚宴,辦到了中坊村。“只要我還走得動,每年一定回武平。”他說。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