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3】 模擬五場景演習防震救災 “突然地震發生,你正在上班,怎么辦?”“如果當時在家里,又該怎么做?”為了迎接5月12日的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1日以來,由市地震局、市科技館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第六屆地震科普公益活動在市科技館前廣場開幕。10日、11日,活動迎來高潮,每天都有幾千名市民參與。 今年地震科普活動的最大亮點是,主辦方通過仿真設置,模擬了學校、家中、商場、路上和辦公樓等五種常見的場景,市民可以帶著孩子逐一進行體驗,在逼真的場景當中,讓孩子完成防震的演習。 活動現場,主辦方還特別邀請消防人員帶來地震救災工具,為市民講解不同工具的功能。此外還有專業醫療隊伍定時演示地震中受傷后的正確處理辦法,如傷口消毒處理、包扎、骨折固定等,市民可參與體驗,選擇扮演傷者或救助人員模擬急救,學習如何自救和互救等實用技能。 親子互動也是本次活動一大特色,您可以通過親子實驗、游戲互動、知識探索,幫助孩子一起成為地震小專家。例如,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給房屋設計挑錯,了解一座合格的抗震房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的地質環境、墻面分布與數量、地基結構等。 小朋友還可以動手自制地震報警器,學習用發光二極管、蜂鳴和小玻璃球等簡易材料來制作地震報警器。 與市科技館合作,于每年5月12日前后聯合舉辦地震科普公益活動,已經成為市地震局普及地震知識和避震自救技能重要平臺。通過體驗式的學習,寓教于樂,更容易讓孩子掌握正確的防震減災知識。 【妙招4】 開發游戲軟件 練習避震技巧 “地震預警”是在地震已經發生的前提下,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趕在地震波造成破壞之前先向人們發出警報。它能提供幾秒至幾十秒的逃生和應急處置時間。“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只有一字之差,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可是,專業性這么強的知識要怎么讓人們掌握呢?今年,市地震局研制開發了一套“地震預警與應急避險演練裝置”,通過做游戲的形式,非常直觀形象地就能將地震預警的原理呈現在人們面前,還能夠把應急避險演練有機結合進去,讓人們掌握避震技巧。 游戲內容是這樣的: “不要著急,地震波還有1分鐘才到廈門,想想看應該怎么避震”。“臺灣高雄”的一個小朋友在家中突然感覺強烈的震動!再過70來秒,地震波就要跑到廈門了。好在有地震預警系統,電磁波跑贏了地震波,讓“身在廈門、永安、福州”的人們提前掌握了地震信息,“正在上課”的廈門小朋友馬上頭頂書包鉆到了書桌下,“正在家里睡覺”的“永安小朋友”頂著抱枕躲到了牢固的家具邊上……這樣創新的理念、形式和做法得到了中國地震局領導的高度肯定。 【溫馨提醒】 在家中怎樣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室內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炕沿下、堅固家具附近;內墻墻根、墻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陽臺上去! 在公共場所怎樣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書包等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去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地鐵等處: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墻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柜臺;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汽車內: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后再下車。 |
相關閱讀:
- [ 05-09]江西萬載一小學舉行“防震減災”應急演練
- [ 04-20]四川開展防震救災綜合應急演練
- [ 02-11]廈門將建首個防震示范社區 今年在全市逐步推廣
- [ 01-24]吉林前郭縣地震災區:建2888套保暖防震彩鋼房
- [ 01-06]四川蘆山5日發生3.9級地震 屬“4·20”地震余震
- [ 11-28]福州防震減災新目標:五年內有能力應對6.5級地震
- [ 09-24]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防震減災條例(草案修改二稿)等事項
- [ 07-23]河北防震減災條例施行 學校醫院應高于抗震標準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