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14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鄒玒 通訊員 文辦)在禾山街道禾盛社區,一支由外籍志愿者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格外引人注目,社區居民親切的稱呼他們為“可愛的外籍志愿者”。“志愿服務無國界,愛心傳遞在鷺島”這是他們的服務口號。 這支可愛的外籍志愿者隊伍起源于2012年3月9日社區與一家培訓中心共同舉辦的“家庭親子感恩教育聯歡會”,來自不同國家的友人聚在一起,聊到可以幫助社區開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活動。從最初的外語輔導到現在的文化志愿服務等等,隨著活動的日益開展,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加入進來,社區于2013年3月正式組建了“禾盛之友”外籍志愿者隊,服務隊由來自美國、澳大利來、印度等16名外籍人士組成,年齡最小的9歲,最大的60歲。這支外籍“紅馬甲”由此成為禾盛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項目式自制活動 “我們讓外籍志愿者親身參與策劃、組織和開展各種服務活動。”禾盛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林軍鏈說,在借鑒國際志愿組織經驗的基礎上,社區和外籍志愿者隊大膽創新、勇于試行,實現項目式自制活動的運作模式。 社區根據外籍志愿者的個人喜好和特點,對隊伍進行分組,選舉出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志愿者Mr. Caesar作為隊長,統籌組織協調組內各項活動。Mr. Caesar來自澳大利亞,是一名熱愛文藝、熱心公益的大男孩,幾乎每一次活動,Caesar都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其中。而外籍志愿者的自信、開朗、幽默,在居民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常參加志愿活動的文化志愿者張微表示,外籍志愿者不僅熱心服務居民,還成了志愿者們的“開心果”,“夸張的動作,故意說錯的中文,經常都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雙語式互動交流 學英語,最怕的就是學了“啞巴英語”。因為害羞,張不了口,最終英語水平也止步不前。 不過,禾盛社區的居民們可不擔心這個問題。他們的外籍志愿者不僅精通英文,不少還擅長中文,熟知中國文化。雙語式的特色服務,使他們具備天然的親和力和獨特的魅力,與轄區服務對象打成一片,贏得了好評和喜愛。許多老人、小孩平時不愿意開口說英文,但是一見到外籍志愿者,都愿意主動嘗試用英語與他們對話交流。 當服務對象不知如何用英語表達自己時,外籍志愿者可以用中文繼續進行交流。這種雙語的互動交流,不僅使雙方的外語能力得到提升,讓服務對象增加了一次獨特而難忘的體驗,更使雙方增添了一份親密的情感。 同時,外籍志愿者們也走進了禾盛社區的親子夏令營、科普冬令營。去年冬令營里來自尼日利亞的索菲亞正在帶領20名營員做英語猜詞游戲,她耐心地用英文向同學們介紹著游戲規則,并用電腦展示了精心準備的ppt。夏令營里充滿異域風情的音樂響起,這是來自印度小伙子森寶正在給學生們放電影,根據電影講述英語故事和英語單詞、語法。營員們臉上帶著興奮和激動,興致勃勃地學著。在社區里,常常會聽到小朋友們在議論:“我最喜歡索菲亞老師的課了,她是我心中的‘女神’!”“我喜歡TONY老師的課,能學到好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
相關閱讀:
- [ 11-15]禾盛社區舉辦家政服務培訓班開班儀式
- [ 09-02]社區荒地將建成停車場 禾盛社區解決十大民生問題
- [ 08-16]外籍志愿者陳慧麗處子秀 父親曾是乒球世界冠軍
- [ 03-11]我省首位紅十字會外籍志愿者在維持交通秩序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