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的一天,他在“谷歌學術搜索”上查詢惲自求的個人成果,發現惲自求作為通訊作者(一般指整個課題的負責人—記者注)和多位合作者、國內外著名高校的教授在2011年計算機網絡界頂尖會議INFOCOM發表了一篇英文論文。 戈鋆發現,該文章的結果即是他畢業論文中的主要結果,只是稍微改進了思路,將他的22種構型情況減至12種。 這篇文章“發表我完全不知情,他們不但并未把我列為作者,甚至未提及我的任何貢獻。”戈鋆說。 同時,該論文的摘要中稱,這是“第一個關于最優多覆蓋問題的直接答案”,這激怒了戈鋆,他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剽竊和非常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出于諸多考量,戈鋆當時并未及時反映這一情況。直至2014年5月初,他意外發現惲自求向工程領域著名的《IEEE/ACM 網絡匯刊》投了一篇論文,已被錄用,即將正式發表。戈鋆發現這篇論文與會議論文“內容幾乎完全一致”。 在交給中國青年報記者的一份“剽竊證據詳細說明”中,戈鋆列出了他的畢業論文與惲自求的論文中的相同之處,其中包括8幅同樣的模型圖,部分主定理、引理及證明,和5個相關情形的具體運算式。 戈鋆怒不可遏,給惲自求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希望你能盡快給我一個解釋并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否則我將聯系刊物主編要求撤稿,并聯系論文涉及的各單位包括校方以及基金委說明情況。” 導師:證明思路、總體框架和主要證明步驟是我設計好的 惲自求2013年達到退休年齡,后由蘇大數院返聘。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惲自求回復了三份解釋材料。對于論文中沒有戈鋆的署名,他解釋道,論文原題的猜想是由他提出,只是將部分證明布置給戈鋆作為畢業論文寫作的內容;證明思路、總體框架和主要證明步驟是由他設計好,細節的驗證推導則布置給戈鋆。 惲自求打了個比方,“這好比在布滿家具的房間撒了一把豆,現在要把它們一顆不漏撿起來。只撿起落在明顯處的幾顆(無論它們在全體豆子中占多大比例)與一顆不漏撿起來難度不可同日而語”,以此表示戈鋆的論文只是具體證明中顯而易見的部分。 |
相關閱讀:
- [ 05-15]蘇州大學學生舉報指導老師剽竊其論文成果
- [ 04-24]“光腳”院士的“光彩”
- [ 04-17]“姨媽之爭”的法律問題不該讓人麻木
- [ 04-16]瓊瑤維權,找官員更要找法官
- [ 01-24]復旦教授被舉報“人工耳蝸”學術造假 校方否認
- [ 01-14]山東一副教授被指9篇論文全涉剽竊 本人否認(圖)
- [ 01-13]山東省社科院一研究員主編孟學巨著涉大量抄襲遭指責
- [ 12-06]人民大學否認校領導胡娟因文憑造假剽竊論文被免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