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廈門派醫生交流 ——專訪中山醫院開元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現任米林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劉蓬鵬 記者:到米林縣醫院,您如何做好援藏工作? 劉蓬鵬:去年7月,我剛到這家醫院時,醫院里沒有麻醉師,內科醫生還不具備手術的經驗,有些設備像呼吸機、洗胃機等都沒人會用,被閑置著沾滿灰塵。因醫院的設施不夠,有一些手術做不了,造成病人少,醫生接觸正規醫療的實踐也少。所以,我當時認為,對米林人民醫院的年輕醫生需加強長期的培養。 我與廈門市衛生局聯系,建議開展醫療交流,要讓這里的醫療設備用起來。根據米林縣人民醫院的實際需要,我聯系廈門市衛生局定期派出醫生,幫助培養這里短缺的醫生。采取10天、3個月來一次等,不間斷地進行業務交流培養。這一建議得到市衛生局的認可。 我擔任副院長,分管醫院業務,主要包括臨床、看病、醫療技能、業務能力提高等。定期開展醫院職工業務培訓,是我的一項工作。我給他們上課,每月一次,已經上了6次,都是全院職工參加。通過講課,讓他們掌握最新的學術進展、臨床知識。實際工作中,醫生的醫療技術有所提高,在用藥方面更加規范。 平時,我盡可能做到“有求必應”,在臨床中傳授經驗。米林縣旅游業較為發達,經常遇到游客摔傷、腸胃炎、高原反應等來醫院,盡量做到讓游客沒意見;晚上,遇到處理不了的病人,如重癥、疑難問題,醫院醫生都打電話叫我,我馬上過來處理、指導。 記者:聽說您是廈門市第一個80后援藏干部,您不是公務員,只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對援藏您是怎么想的? 劉蓬鵬:來米林,感到這里醫院整體條件不如廈門,醫療人才也比較缺乏,只有提高醫療條件,群眾的身體健康才有保障。我既不是公務員,也不是市級醫院的醫生,只是一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我明白即使有援藏經歷,也不會對我有提拔,但組織上需要人才援藏,我還年輕,有技術,愿意吃點苦,這才是80后人才的價值。 爭取資金破解“過橋難” ——專訪廈門市公路局高級工程師,現任米林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邱云峰 記者:作為廈門交通系統第一名援藏干部,您是如何開展援藏工作的? 邱云峰:我是廈門交通系統第一個來援藏的,肩上的責任很重。到米林縣的第二天起,我就開始投入工作,克服高原缺氧、交通不便、語言不通等困難,工作早已適應了,朋友說我曬得很黑,瘦了很多。 我是專業技術援藏,工作對口、順手,到任后零過渡、融入快,注重發揮自身特長,以良好的專業管理技術水平,努力推動當地交通的科學發展,為米林縣經濟建設的發展做出貢獻。 入藏后,正值西藏雨季,公路損毀較多,我的第一項工作就是下基層了解情況。深入進行實地走訪、座談研討,我較全面地了解8個鄉鎮公路交通發展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征求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縣和局相關領導的意見和建議,制定了援藏工作思路,優先建設涉及農牧區農民生產生活出行的道路交通;優先建設或完善能提高縣域整體聯通水平的道路;優先對旅游道路沿線安全隱患較嚴重的路段實施安保工程。 結合交通專項調研,第一個急需解決的交通援建項目很快確定——米林縣扎繞鄉吞布容村橋建設項目。這座橋穿過河,是吞布容村山里人出來唯一的通道,村民有200多人,雨季一到就成了危橋,它成了重點援建的第一個項目。項目確定后,利用廈門“九·八”洽談會的時機回原單位爭取項目資金援助,目前項目已完成全部前期工作,資金也已落實,投資150萬元,預計9月下旬開工建設。 記者:聽說您是廈門援藏隊的第一位留學回國博士,來援藏后有什么體會? 邱云峰:一是多溝通。在工作上,我與領導、工作人員的溝通是經常性的。常聊看法,用建議的方式會被理解、接受。二是很融洽。原來以為當地會對援藏干部有分歧,沒想到他們對我的工作很支持,氛圍很融洽。我想,熱情待人,積極工作,及時溝通,融入當地干部群眾中,是順利開展工作的制勝法寶。三是援對了。技術援助,能充分發揮我們專業人才的作用,幫助米林縣做很多交通等方面需要解決問題的事。 |
相關閱讀:
- [ 02-08]福州召開第七批援藏干部新春慰問座談會
- [ 12-03]援藏干部邵育秦獲提任僑辦副主任
- [ 07-27]福建省援藏干部完成輪換
- [ 07-19]尤權蘇樹林寄語第七批援藏干部:有志而去 有為而歸
- [ 12-28]福建2012年援疆援藏新安排實施援建項目116個
- [ 12-27]福建今年援助疆藏渝合同金額近200億
- [ 10-05]福建省創新機制推動新一輪援藏工作
- [ 05-25]福建省援藏項目林芝地區中心血站竣工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