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孫永春,1942年4月生,遼寧人。1966年初任廈門水警區新聞干事直至1986年底。1981年至1986年,先后為鄧小平、鄧穎超、李先念等來廈視察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拍照片寫報道,留下了許多珍貴史料。也曾為丁玲、魏巍等作家拍攝新聞照片。從2010年開始,先后在《廈門日報》城市副刊發稿40篇。
除了數箱老照片,孫永春將他拍過的底片也一一珍藏,這些影像資料既承載著他的個人回憶,也記錄著這個城市的變遷。
孫永春在電影演員陶玉玲來廈拍戲時為她拍的照。
《甲午風云》編劇葉楠來廈時孫永春為他拍照。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何無痕 圖/記者 王火炎)72歲的孫永春,在發黃的燈光下,細細整理著箱子里的老照片,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有些照片已經褪色,有的照片出現了斑點,上面的臉孔開始模糊不清。但孫永春仍像寶貝般地將它們一一分類放好,對于他而言,這些照片里所見證的人和事,是他一生中的黃金歲月。
“廈門這塊風水寶地,成就了許多人的夢想,我也是其中之一?!睂O永春說,很多時候,恍惚里他覺得自己還是那個背著相機,拿著紙筆奔走在廈門的新聞干事,正忙碌地穿梭在歷史的洪流中,用鏡頭記錄著發生在廈門的一切——包括鄧小平,包括那些來過廈門的名人,包括廈門土地上一點一滴的變化。
1
用照片講故事
他用鏡頭留下了丁玲、魏巍等人在廈的身影,這些老照片都發表在《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
廈門,既是孫永春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夢想的安身之所。而他所身處的年代,恰好是廈門風云變幻之際。他以新聞為職業,走遍了廈門的山山水水,用筆和照相機展示著特殊年代特殊環境的歷史風貌。
幾十年下來,孫永春已積攢了數箱的照片,面對這些珍貴的史料,孫永春卻陷入了迷茫,這么多照片,究竟該如何處理?直到2001年,他第一次看到了《廈門日報》的老照片欄目,一個靈感突然迸發,“我就想,我也可以翻老照片,告訴大家背后的故事。”但這個念頭,卻在2010年才付諸行動,孫永春第一次往城市副刊投稿,從那以后,他的生活有了一個新的目標——把照片背后的故事都說出來。
第一次投稿之后,孫永春常常在自己有些陰暗的小房間里坐上一整天,翻閱一張張老照片,與此同時,也翻閱著自己的思緒。伴隨著改革開放,廈門這顆耀眼的新星,既迎來了中央和國家重要領導人,也迎來了許多全國知名的作家、影星,丁玲、魏巍、楊沫、葉楠、茅善玉……這些珍貴的記憶,都被孫永春細心拾起,配上照片一同發表在《廈門日報》上。“有些故事,其實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廈門日報了?!睂O永春指著一張合影笑說,原來,1981年著名影星陶玉玲第三次來到廈門拍電影時,孫永春與一名文化干事合作采訪她,稿件登在了當年6月28日的《廈門日報》上。不知不覺,孫永春已經在《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述說了4年的故事,發表的文章和老照片足足有40篇。
在同文路消失之前,孫永春趕去拍下了學生在那里勞動的場面。
孫永春在上世紀80年代拍攝的東渡港區。
2
用照片記城事
他曾經在廈門拍過的大街小巷,如今都有了驚人的變化,他還自費把一些老照片整理成冊
一晃眼,孫永春已經十年沒有再碰過他珍愛的相機。他回望著照片,也回望著那些不會再現的歷史瞬間,看著一切就像夢一樣,不可思議地從眼前滑過。他曾經在廈門走過、拍過的大街小巷,如今都有了驚人的變化。
從鏡頭里,孫永春也見證了同文路的徹底消失。這一條只有330米長,9.5米寬的同文路,離和平碼頭不過一站距離。1998年,當從新聞里聽聞同文路即將拆遷后,孫永春立刻帶上了相機,將同文路的影像永久地留住。2003年,同文路永久地消失了,“現在的同文路,已經成為了廈門市民的歷史。但只要一看到照片,它在我心中還是鮮活的,我能看到人群走過,也能看到那些老房子還在原地?!睂O永春說。
1986年末離開水警區后,孫永春轉業來到廈門同文旅游學校工作,直到2002年4月退休,退休后,他有時會幫別人拍拍婚宴照,光參加婚宴的照片他就有好幾百張。但在孫永春眼里,那個屬于自己的黃金年代永遠已經過去了?!拔乙呀洸辉倥恼樟?。”孫永春說。在記者要求下,他才翻箱倒柜找出了自己十多年前買的相機,相機套上已經沾滿了塵埃。“瞧,里面還有膠片呢?!?/p>
不過,雖然孫永春的黃金歲月已經過去,但這段日子所留下的財富卻彌足珍貴。他自費將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水警區的圖片整理成冊,接下去,他還將繼續整理,“就當做是我獻給黨的一份小小禮物吧。”
老照片故事
孫永春拍攝的丁玲夫婦。
一次最文藝的拍攝
丁玲夫婦
牽手走廈大
時間:1984年6月
與作家丁玲見面,是孫永春的難忘回憶。1984年6月,廈門大學為丁玲舉行創作討論會,開幕式結束后,丁玲與丈夫陳明手拉著手,邊走邊談,漫步在廈大的校園里。經過40多年的患難與共,兩人已白發蒼蒼,在孫永春的鏡頭下,捕捉了他們平凡又偉大的愛情?!艾F在回望這張照片,我還是能感受到自己當時的感動。”孫永春感慨道。
孫永春拍下的30年前工人在東渡港埋電纜的場景。
一次最感慨的拍攝
電纜工人
東渡港挖沙
時間:上世紀80年代初
在孫永春鏡頭下,上世紀80年代初的東渡港,與現在幾乎是天壤之別。他還記得,那是某天清晨,工人們汗流浹背地挖幾丈深的沙子,由于那時的東渡港還不能??咳f噸輪船,海測大隊專門從閩北過來測水深,工人們正在忙著埋電纜。孫永春感慨萬千,“翻著老照片,你才知道特區的變化真是太快了。”
記者手記
見證
這個神奇的小相機,仿佛有著一股魔力——有幸被它定格的人,似乎永遠不會老去。而作為按下快門的人,孫永春這個“魔術師”,不僅收藏起了照片,更收藏起了背后的故事。翻起老照片,他總是不時露出驚喜的微笑。
孫永春總是說,拍照的歲月,是他一生中的黃金年代。事實上,對于廈門來說,那確實是一段激情燃燒的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這座曾經的海防前線小城,就不斷接受著沖擊和挑戰,它生機勃勃的成長,它的變化令人炫目。同樣從事新聞工作,我清楚地知道,這對于新聞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遇,而孫永春不僅接住了這個機遇,并且盡最大可能地把握。一張不起眼的照片,可以凝固的重量卻超出所有人想象。從他的照片里,我們似乎看見了廈門的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