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制標本:首用蒸汽脫脂 在海洋三所展出:要看請提前預約
????灰鯨的表皮與骨骼標本“完美分離”,像一對碩大的“海底精靈”,向人們講述海洋深處的故事。(記者姚凡 攝) 名詞 灰鯨 又稱東太平洋灰鯨,是一種每年來往攝食區和繁殖區的鯨,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它們一般可活五六十年,曾一度被稱為“魔鬼魚”——因為當它們被追獵時會奮力搏斗。灰鯨是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在地球上已有約3000萬年的歷史。 廈門日報訊(記者 王元暉 通訊員 龍鄒霞)在鋼架的支撐下,它“浮游”在空氣里,就如三年前游弋在大海深處一樣。這個龐然大物,昨天終于掀開“紅蓋頭”——沒有了生命,但還是栩栩如生。 13米長,21噸重,迄今為止中國海域擱淺及捕獲記錄中個頭最大灰鯨的身份,讓它第一次步入人們的視線。而從昨天上午開始,它作為國內最大的海洋灰鯨標本,在海洋三所公開展出。 昨天,大灰鯨的亮相,也宣告位于海洋三所內的這一全國首家以灰鯨為主題的海洋生物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里,將成為這頭灰鯨以及其他各類鯨豚標本永遠的“家”,市民如果想一睹大灰鯨的風采,可隨時提前預約。 背景 漁民三年前發現 2011年11月5日,平潭縣白青鄉青峰村漁民出海作業時發現一頭誤撞定置網死亡的灰鯨,隨后,它被運到廈門市水陸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地。同年11月17日,海洋三所宣布啟動灰鯨標本制作。其間,本報曾多次進行報道。 脫脂、建模型、表皮縫合、骨骼拼接、填充處理——大灰鯨的“重生”,并不容易。廈門市水陸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長童慎漢介紹,此次灰鯨骨骼的剝離,首次采用蒸汽脫脂技術,骨骼形態完整;灰鯨標本的表皮采用鞣制技術,經染色復原,呈現出原有的藍灰色。 |
相關閱讀:
- [ 05-28]“舌尖上的安全”尤需治本
- [ 10-08]建個幼兒園何以要蓋133個公章
- [ 08-30]非洲“猛獸”在廈門通關 非洲獅標本和斑馬標本
- [ 07-31]三明市野生動物標本館暑期免費向學生開放
- [ 07-27]福州機場辦截獲大量來自印尼蝴蝶標本
- [ 07-26]福州機場首次截獲大量印度尼西亞入境動物標本
- [ 06-27]遺體用完豈能一扔了之
- [ 05-29]科技中學貝殼館下月開放 陳列世界珍稀物種標本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