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詹文/文 吳曉平/圖)石亭路,新新書店。 這里是濱北,這里靠近市政府,高樓大廈、不息的車流人流,這家小書店特別不起眼。 50平方米,像樣的店招牌都沒有,簡陋陳舊。老板陳坤躍,坐了一上午,店里進來6個人,都是很老的客戶,很熟地跟他打招呼,叫他老陳。有個人買了兩本書,之前讓他預訂的,顧客特意交代他,要傅雷翻譯的版本。 細數店租水電費,還有異常慘淡的生意,昨天,老陳尷尬笑著。 不用他說,我都知道這家小書店的生意有多慘淡。電子書籍、網上書城鋪天蓋地,大大小小的實體書店難以維系、紛紛關門,這些已經不是新聞。 走過熟悉的街頭,那些熟悉的書店早已遠去,我卻想知道,這家不起眼的小店為什么還在堅持。 每天早上7點半開門,晚上9點半收工,號稱全廈門最早開門的小書店,老陳堅守了22年。22年,除了有一天,奶奶去世出殯,他關了一天店門。 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老陳守著這個小書店。經常交不起店租付不出生活費,但陳坤躍說,有個信念支撐他在堅持。那些頭發已經變白的老客戶踏門進來時,老陳就告訴自己:“每個月只要有1000塊錢夠吃飯,我就要開下去。” 支撐他的信念,便是那些跟著他22年走過來的老顧客,這里面,有許多市領導、政府官員。有人在網上看到中意的書,不買,特意讓他去進,跟他買。 初中畢業,自稱沒有多少文化,55歲的陳坤躍說:“我沒法說大話,保證永遠會開下去,但我會堅持,雖然很難,且走且堅持。” 22年前 港臺武俠言情小說,擺滿整個書店 1992年,33歲的廈門人陳坤躍,看著湖濱中路的一間小店面,心里滿是喜悅。 那年,他是國企職工,承包下單位的這個幾十平方米小店面。有人開照相館,有人開食雜店,有人開餐飲,陳坤躍腦子里就一個念頭——開家書店。“小時候,我很愛看書,但廈門只有一家新華書店,想看書是件難事。”開書店是圓兒時的夢想,但陳坤躍沒想到,這書店一開就是22年。 一個很簡單的手寫招牌——新新書店。“改革開放后,私人可以開書店了,當時廈門的書店逐漸多了起來。”陳坤躍便經常到別家書店“串門”考察,學著進書。 他進了一堆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紅樓夢》擺在了醒目位置。結果,不好賣。這些書,新華書店也有,大家不新奇。有人給他傳授經驗,你要多進一些香港、臺灣的武俠言情小說,這些以前沒有的書,大家才稀罕。 果然,金庸、古龍、梁羽生、席絹、瓊瑤的武俠言情小說,很火。幾十平方米的店里,書架上,全都擺滿了各種武俠言情小說。五六元錢一本,有些人買來看,還有很多人租書看。“有租有賣,當時書店里挺熱鬧。”陳坤躍的收銀桌上,有本厚厚的臺賬本,專門記錄租書的情況。交10元押金,租一本一次5毛錢。來租書的人,有周圍居民、學生,還有民工。什么時候租的、書名、幾本、啥時歸還,列了一排又一排。 |
相關閱讀:
- [ 04-23]廈門未來可能就一家書店 實體書店萎縮無可避免
- [ 12-09]廈門傳統書店走出特色路線 高調轉型拒絕全面唱衰
- [ 05-04]廈門"書媽媽"的堅持:書店的燈光守望孩子求知路
- [ 10-13]書店網店難覓莫言作品 廈門讀者為搶書發生爭執
- [ 10-12]莫言代表作廈門賣斷貨 書店內開辟莫言作品專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