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車一鏟,灘涂變樞紐 談起湖濱中路64號,老公交人和老市民有聊不完的話。 湖濱中路64號作為公交樞紐站已有40多年的歷史。83歲的吳世銓說,這塊地是他和同事們一車一車、一鏟一鏟建起來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吳世銓從自來水廠調到了公交公司,從事老本行———基建工作。最早,廈門只有輪渡—廈大和輪渡—火車站兩條公交線路,4輛公交車全部停放在升平路。隨著車輛的增多,一部分車停在了思北場站,但很快就停不下了。 為了給公交車再找個家,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吳世銓和同事一路考察到了文灶,當時湖濱中路還是一片灘涂。“我們邊填海造地邊停車,足足用了快20年,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才有大家現在看到的規模。” 當年,后江埭路附近還有橡膠廠、電池廠、罐頭廠等,工人們大多住在廈門港一帶,每天只能徒步上下班。老市民陳女士說,直到公交場站搬到湖濱中路64號后,大家才有機會乘公交車上下班。 在大部分廈門老市民記憶里,湖濱中路64號還是季月票的辦理點。 上世紀九十年代,公交總公司成立之后,老人們當年圍下的“黃金地段”作用漸漸顯現。62歲的市民劉女士家住在湖濱中路64號對面的感光廠宿舍,她見證了廈門公交總公司成立和之后廈門公交事業的飛速發展。依托這個中心點,公交線路逐漸向外延伸,如今,湖濱中路64號周邊有12個首末站、44條線路,輻射了大半個廈門島,是廈門公交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 難忘往事 父女同下夜班 聊起當天趣事 林曉蕾開公交近9年,30歲時成了10路公交車上的一名女司機。林曉蕾的父親也是名司機,前年退休,父女倆在同一個單位工作了6年。 林曉蕾記得,父女倆上大夜班時,兩人的車都要回到湖濱中路64號保養,父女倆偶爾能相遇。這時候,母親就會在場站等他們,給他們送飯,一家人在場站內伴著夜色聊起當天的趣事,其樂融融。兩年前,林曉蕾的父親退休后,就換成了父親和母親一起給她送飯、等她下班。“開公交很辛苦,但我很幸福,有一個非常支持我的家庭。”林曉蕾說,父親很懷念這個地方,退休之后還會陪她給車加油、收包、清潔、檢測,重新感受開公交的過程。 與妻一見鐘情 攜手上班下班 洪家斌在1路公交線路上工作了20年,湖濱中路64號是他每天工作開始和結束的地方。他在這里遇到很多難忘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遇到了愛情。28歲那年,洪家斌在這里遇到了當時的2路公交司機的蔡曲梅,他對她一見鐘情,之后展開了熱烈的追求。2002年時,他們在湖濱中路64號開了結婚證明。 結婚之后,夫妻倆每天凌晨5點多就到了湖濱中路64號,深夜11時再一起伴著月光回家。湖濱中路64號拆遷后,夫妻倆就不能一起上下班了。 洪家斌說,湖濱中路64號有他們的青春、他們的愛情,難以忘懷。他以后會和妻子一起回來看看,回憶度過的時光。 |
相關閱讀:
- [ 06-25]南側中醫院站今起臨時取消 13條公交線路將調整
- [ 06-25]公交車站挪移擠占人行道空間 人行道“卡脖子”
- [ 06-25]金山公交總站到軟件園 “定制公交”40分鐘搞定
- [ 06-25]首條定制公交線路昨開通 乘客:wifi流暢可看世界杯
- [ 06-24]漳州:公交益民站被占兩個月 公交車遭遇靠站難
- [ 06-24]廈門仙岳路圍擋改造 兩公交站遷移17條線路調整
- [ 06-24]市領導調研"公交優先":為市民提供更便捷公交出行服務
- [ 06-23]學校搬走2年公交站名還在 市民呼吁將站點改名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