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常態化 廈門40家省級記錄試點單位昨獲授牌
前天下午,參加現場會的全省各地代表到中山路參觀思明區城市義工志愿服務點。
■思明城市義工報名街巷游講解。
本報訊(文/圖 記者 龔小莞)昨天上午,全省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暨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現場會在廈門召開,會上為235家省級志愿服務記錄試點單位授牌,廈門的中山路思明區城市義工志愿服務點、蓮前街道前埔北社區、湖里區金山街道金安社區等40個機構榜上有名。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重耕在致辭中說,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美好的道德行為和重要的道德實踐。
他指出,推進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關鍵在于志愿服務制度化。今年來,廈門從規范著手,從社區著力,積極探索以社區為重點的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的方法和路子,在全省率先出臺《廈門市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實施意見》,從隊伍建設、活動運行、激勵回饋、政策保障等方面,推動建立包括注冊培訓、需求對接、服務記錄、回饋嘉許等在內的11項制度機制,初步形成一套具有廈門特色的志愿服務制度,促進了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
【城市亮點】
44萬注冊志愿者
匯成一道亮麗風景
這些年,廈門把志愿服務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大事來抓,融入文明城市創建全過程,結合學雷鋒活動,結合社會治理創新,結合“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戰略推進,立足社區、服務群眾,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據悉,目前全市共有44萬注冊志愿者,他們活躍在大街小巷,呈現出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在弘揚新風正氣、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驗分享】
就像經營家庭一樣
經營志愿者服務點
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代表在會上分享經驗時指出,“中國式志愿”存在被動化、臨時化和零碎化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調動市民參與志愿活動的積極性。
針對人、項目、凝聚力的問題,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首先采取開放式招募,每周定期通過媒體和微博、QQ群等發布本周活動信息,吸引不同領域的愛心市民關注,不到半年就有1000多人次參與。之后自發成立義工協會,設立多個固定服務點長期開展活動,每個服務點的負責人像經營自己的家庭一樣經營他們的服務點。
其次開展項目征集,每半年面向社區、街道征集“金點子”活動項目,設計活動項目,形成活動計劃,志愿活動內容涉及旅游服務、交通勸導、關愛老人、保護環境、城市管理、關愛自閉癥兒童等,切實以需求者的需求作為先導,提升市民的參與度。義工也根據各自特長、愛好主動申報項目,例如有的住在中山路,對中山路熟悉,便提出在中山路設立服務點,為游客提供文明引導等。
同時注重培養凝聚力,例如統一口號,統一義工名字、服裝、旗幟,開通義工協會網站,開設微博、QQ群,增強歸屬感;推動義工自我成長,開設義工理念、文化等培訓課程,邀請專業老師進行培訓,不斷提升義工團隊認知;傳播義工文化,定期表彰“星級義工”和“優秀義工家庭”等。
文/記者 龔小莞 圖/張淇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