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智能應用體系 廈門晚報訊(記者 王東城)通過居民購藥的頻率預測流感的出現,這是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回報”。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大數據,已經引起越來越多人重視。昨天,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與廈門市信息化局共建的首個“大數據研究服務基地”在廈門揭牌,同時,“大數據研究實驗室”也落戶廈門一家科技公司。 廈門市民消費情況 今后適時發布 昨日的揭牌儀式上,國家統計局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發布了2013年《中國核心大家電及消費電子網絡零售監測報告》及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快速消費品品牌研究口碑研究報告》。此前,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已經發布了包括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生活服務在內的中國行業品牌口碑研究報告數十個。 市信息化局局長孔曙光說,今后,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將與廈門市定期舉辦大數據產業發展論壇,發布大數據研究報告,助力大數據研究在民生、政務等領域的應用。除了全國性的數據報告,以后還會增加閩南地區、廈門地區的相關大數據研究,我們可以更全面了解廈門市民的消費情況,也為企業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廈門規劃建設大數據產業園,2018年實現產值規模800億 孔曙光說,廈門正在規劃建設大數據產業園,帶動大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分析、服務和應用企業入駐。爭取到2018年,培育年營業額過100億元的企業一家,50億元以上的3家。全市大數據產業實現產值規模800億元。 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與廈門市信息化局將以“大數據研究服務基地”和“大數據研究實驗室”為依托,搭建大數據產業發展平臺,整合產學研各方資源,加快廈門乃至我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 率先開放政府數據資源,規劃建設廈門數據門戶 廈門還將率先開放政府數據資源,規劃建設廈門數據門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數據服務領域,催生更多更廣泛的大數據應用。 市信息化局目前正加緊研究大數據產業發展行動規劃,以推進大數據應用、發展大數據產業、保障大數據安全。廈門還將建設涵蓋市民、法人、地理空間的全市大數據資源庫,同時強化政務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并在此基礎上發展智慧交通、智慧醫療,讓市民共享大數據成果。 鏈接 大數據(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eracity(真實性)。 大數據能做什么? “數據”會說話。人們在互聯網上的一切行為都會留下數據,而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就能夠得到消費習慣、職業、喜好甚至性格等信息。在這些信息的基礎上,政府可以治理交通,減少犯罪率,而企業則可以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提升業績。 比如“春運”,過去只是粗略地知道在40天時間里,有幾十億人次的人口流動。現在,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可以描繪出能夠揭露更多細節的“遷徙地圖”。 那么,這張“遷徙地圖”是如何繪制的呢?原理上其實并不復雜。目前,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擁有一部手機,而每部手機每一天基本上都會產生3次與位置相關的數據:既包括來自基站的數據,也包括用戶在使用定位、導航等與位置相關服務時產生的數據。因此,只要調用一個用戶春運路程的起點和終點數據,并在樣本量足夠多的前提下,就可以繪制出能夠反映真實情況的“遷徙地圖”。 |
相關閱讀:
- [ 06-29]國家統計局首個大數據基地將落戶廈門
- [ 06-24]PMI向好可能是昂揚數據的先聲
- [ 06-17]“大數據反腐”不能牽強附會
- [ 06-17]別用“大數據”忽悠考生
- [ 06-12]有效應對“信息化時差”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