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黃智敏 通訊員 林瑞聲 黃培真/文 張天驕/圖)翔安大嶝街道,廈門新機場即將在此動工,5個社區10000多人將告別世世代代從事的水產養殖。他們今后的生活出路在哪里? 導報記者昨日從大嶝街道獲悉,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翔安區委區政府及時決策部署在大嶝開展全市首個轉產就業試點,貫徹“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理念,積極探索一條“讓群眾快樂就業,讓參與鑄就和諧”轉產就業新路子,取得初步成效。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已有2000多人轉產就業。 用服務業“靠海吃海” 大嶝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嬰水介紹,大嶝街道通過深入調研,探索出一條“政府引導、群眾愿意、社會合力、因地制宜”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和發揮大嶝島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為村民提供適宜、多樣、充足的就業機會。 在翔安區的大力支持下,大嶝還建設了一個集就業信息發布、技能培訓、就業再就業集散中心于一體的轉產就業綜合體,組織各種技能培訓十三期、培訓近千人,投入500余萬元扶持創業帶動就業近100戶,初步走上了一條良性健康發展的轉產就業之路。 大嶝街道還對持續經營一年以上,并帶動2人以上(含2人)就業,給予1萬元創業補助;每吸納1名退養農漁民,參照企業用工,按300元/人標準給予用工獎勵。通過宣傳發動,在大嶝開發建設的企業,主動提供保安、保潔、綠化、市場管理等公益性崗位,優先照顧招收本地失地失海農漁民。據不完全統計,試點以來,由企業、社會團體、社會組織、熱心人士等幫助解決就業達300余人。 給弱勢群體送去溫暖 為了了解民情,大嶝街道組成13個調查小組和1個信息統計組,一戶不漏進行入戶走訪,主動傾聽群眾訴求,努力獲取群眾信任。 在退養過程中,大嶝街道還加強了弱勢群體的幫扶。根據前期入戶調查的情況,街道研究制定了相關方案,對養殖戶家庭子女就學探索扶持措施。此外,在現有補助政策的基礎上,擴大幫扶對象,并救助一批困難黨員、有大病患者的家庭,把政府的關愛送上門。 |
相關閱讀:
- [ 02-07]大嶝雙滬社區:轉產農漁民過上新生活
- [ 05-15]平潭海帶滯銷 村干部建議:建深加工工廠
- [ 06-28]國際刑事法院以反人類罪通緝卡扎菲父子
- [ 10-16]大嶝以技能對接盤活轉產轉業 為失地失業者找出路
- [ 06-23]傳詔安漁民捕到“龍”?實為四川一大學生畢業作品
- [ 06-18]漁船觸礁破損嚴重 兩漁民逃生游上島礁撿回一命
- [ 06-17]以為臺風影響已過 廈門12位漁民被困邊防及時營救
- [ 06-17]廈門杏林多處積水致工人漁民被困 消防奔走忙解救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