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張春卉,1975年生于呼和浩特,自幼學畫,在內蒙古師范大學讀本科,2003年從西安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到廈門探師散心時,她深深地被鼓浪嶼迷住,最終留在廈門工藝美院做了教師。
張春卉舉辦鼓浪嶼專題畫展。
在鼓浪嶼寫生。
《小巷夕照》。
《遠眺》。
《內厝澳街景》。 ? 張春卉向記者介紹創作思路。
《沉靜》。 2003年4月下旬,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內蒙古女孩張春卉赤腳踏上鼓浪嶼,經過碧波蕩漾的海邊,穿進悠長寂寥的小巷,走過典雅古樸的老建筑,直到天黑。然后,她愛上了“他”。 這是她對這座小島的頭一回造訪,此后至今便一直沒有離開。在11年的時光里,張春卉與鼓浪嶼談起了戀愛,100多幅油畫作品記錄下了她的愛戀,也記錄下了鼓浪嶼的變遷。 命中注定愛上“他” 為了留在鼓浪嶼,她放棄了去上海求職。“我愛上‘他’了。”張春卉說,“是‘他’。” 2003年4月22日,張春卉退掉了從西安到上海的火車票——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讓正在求職的她不得不推遲去上海某美院的面試。因為本科時的一位恩師去了廈大,她忽然想到:為什么不去廈門走走?于是,她只身來到廈門,此時全國“非典”形勢嚴峻,但她來廈第一天,卻發現這里一點沒受干擾,居民坐在路邊曬太陽聊天,安適平靜,她立刻對這座城市產生了好感。午后踏上鼓浪嶼,她的心頭猶如被閃電劃過,留下準確無誤的信號——自己必須留下。 現在她仍能清晰地回憶起那天聽到的聲音:鳥唱蟲鳴、風鈴叮叮、光腳踩著石板路的聲音。她也記得那天看到的畫面:纖塵不染的石階上只有落葉、花瓣和龍眼果,那些古舊房屋有著令她著迷的微妙多變的灰色調。在這個無與倫比的下午,她感受到了愛情。“我愛上‘他’了。”張春卉強調,“是‘他’。” 隨后,她向當時還在鼓浪嶼的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投去簡歷,并在5天后接到了面試通知。半個月后,她簽好協議,與這座小島“私訂終身”,這場命定的愛情,也在長達11年的歲月里悄悄展開。 沉迷于“他”的獨特 “對我來說,鼓浪嶼的每一個時刻都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張春卉說。 朋友楊曦冬這樣說她:“一個女孩,單憑熱愛,畫了11年鼓浪嶼,且從不間斷,我敢說她是唯一這樣做的人。” 記者與張春卉見面的當天,她穿著簡單的民族服裝。不過,更多時候,她會穿著寬大的長衣長褲,戴著遮陽帽,若非因為手中有畫板、畫筆,她看起來更像普通游客。不過,這個“游客”眼中的鼓浪嶼,每時每刻都散發著曼妙的光輝。 她經常在日出半小時前,就帶上畫板去寫生。“那時的色彩清新動人,將古樸的建筑渲染上了別樣的感覺。”在畫布上,張春卉“留住”了鼓浪嶼海邊最后一抹夕陽、學校旁邊燈光幽幽的小巷、不知名建筑斑駁古舊的墻面……有一次,張春卉的畫布被雨水淋濕,虛虛的筆觸,反而讓畫作有了一種特別的效果。“對我來說,每一個時刻都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張春卉說。 為了把握住這些獨一無二的畫面,張春卉一坐下來就是好幾個小時不動。對她來說,最難熬的就是夏天,一坐下來,她就會看到一圈蚊子在頭上飛,傍晚回家時,手背腳背上滿滿都是包。有一年冬天,為了畫一個色彩鮮艷的小咖啡館,張春卉頂著寒風作畫,回去后立刻發起高燒,并引發炎癥,導致她在醫院住了整整一個禮拜。 留住“他”永恒的美 “有些場景,如果沒有將它永遠地留在畫布上,也許它就在某個司空見慣的傍晚流走了。記錄下來,就是永恒的美。”張春卉說。 隨著時間的流逝,張春卉發現鼓浪嶼在悄悄改變——外地游客多了,商店越開越多。楊曦冬記得,有一回和張春卉談到鼓浪嶼時,她眼眶泛紅,“你會知道她對鼓浪嶼的那種愛有多深,真的像是對一個人那樣付出。” 張春卉剛畫過的建筑,幾天后,可能就被刷了新泥,或換了顏色。有一次,她發現,透過一堵墻的某個角度可以看到完整的日光巖,當她驚喜地畫下之后,第三天再經過時,那墻已被拆了。 她的2004年的作品《沉靜》,畫的是一棟不知名的老房子,斑駁的墻面透著歷史的印記,從某個角度看過去是一個三角形。張春卉如獲珍寶,從不同角度畫了好幾張。一個星期過后,這座老房子被抹上了新泥。2011年年底,張春卉突然接到一個陌生藝術家的電話,對方指定要購買這幅作品。起初張春卉不肯賣,但對方說,她畫下的這座老房子,曾是他的舊家。“他告訴我,看了這幅畫,他所有回憶都涌上了心頭。”經不住買主情真意切的懇求,張春卉將畫賣了。那時她意識到,這些畫作并不只是她的作品,不同的人看到后,會有不同的回憶。張春卉發現,自己因為熱愛而從事的寫生,實際上正在記錄著鼓浪嶼。“有些場景,如果沒有將它永遠地留在畫布上,也許它就在某個司空見慣的傍晚流走了。記錄下來,就是永恒的美。”張春卉說。 于是,張春卉的筆下,出現了新建的小咖啡館、遠處的新屋頂、即將被拆的房子,也出現了每日在同一處地方挑著擔子賣水果的小販、學校門口花花綠綠的雜貨店。這座小島的變與不變,都被她忠實地記錄下來。 談一場曠日持久的戀愛,難免會遭遇“七年之癢”。不過,在張春卉的愛情世界里,并沒有這樣的情況。“也許有人覺得我反反復復在畫同樣的建筑,但其實我記錄的是不同的感受。你怎么看它,取決于你內心現在是什么樣的狀態。” 現在的張春卉,更愿意把鼓浪嶼的變化理解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發展。她告訴記者:“‘他’曾人跡罕至,綠藤滿窗,也能像現今這樣人聲鼎沸,商鋪繁華。我們不喜歡的東西,有一天可能會成為歷史美感的一部分。不過,‘他’在我心中永遠是獨特的,是一抹略帶傷感味道的透明色。” |
相關閱讀:
- [ 07-03]鼓浪嶼整治提升再添強大推力 三強聯手創辦研究中心
- [ 07-03]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成立 “鼓浪嶼學”或躋身學術界
- [ 07-03]廈門成立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 或將形成“鼓浪嶼學”
- [ 07-02]3名同學相約鼓浪嶼海邊游玩 13歲男孩溺水病情危重
- [ 07-01]鼓浪嶼景觀風貌規劃將推進 兩國外景觀設計公司擔綱
- [ 06-30]鼓浪嶼新增海底電纜雖已到位 可變壓器增容難實施
- [ 06-30]商家空調大開鼓浪嶼又遇停電 島上供電設施亟待增容
- [ 06-30]高溫襲來鼓浪嶼部分路段跳閘 新增海底電纜尚未投用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