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全國 抗戰爆發后,到各地義演募款,轟動全國,在香港演出,連梅蘭芳、茅盾等人都來觀看 最小僅7歲 成員有30多人,最大的17歲,最小的僅7歲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陳莼 何無痕)他們,是一群沒了家鄉的小“光棍”;他們,是一隊有組織紀律的“流浪者”;他們,是一幫不甘淪為難民的愛國兒童……抗戰爆發、廈門淪陷后,他們便開始了徒步沿途義演,甚至走到海外,為中國抗日將士募捐了5大卡車的藥品、衣物和10多萬元外幣。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為適應抗日救亡的新形勢,中共廈門工委立即成立多個抗日救亡團隊,其中就包括這個由30多位小朋友組成的“廈門兒童救亡劇團”,簡稱“廈兒團”。 1938年8月,鄧穎超在廣州看望“廈兒團”,與成員合影。(資料圖片) 2005年,謝春池(左)贈送抗日歌曲的歌詞書法作品給梁開明(右)。(謝春池提供) 走到廣州,沿途義演 鄧穎超接見并合影 “這是其中一位成員賴學清送我的照片。”文史專家洪卜仁老先生拿著一張“廈兒團”照片,回憶起當年與他同事過的老友。 他說,“廈兒團”是1937年9月3日在中共廈門市工委的領導下成立的,成員有30多人,最大的17歲,最小的只有7歲。1938年5月廈門淪陷后,“廈兒團”與“廈青團”一起,連夜撤到漳州。1938年5月下旬,“廈兒團”從漳州徒步出發,經漳浦、云霄、詔安、汕頭、揭陽、惠陽等地,歷經3個多月的艱難跋涉后抵達廣州。“一路上就像部隊拉練似的,到達一個地方根本顧不上休息,便在空地上張貼標語,拉開宣傳表演的帷幕。”洪卜仁說,正是這幫孩子的堅強意志,打動了當地的群眾,紛紛捐出錢財、衣物、藥品。 很快,“廈兒團”的宣傳工作轟動全國,1938年8月底,鄧穎超同志在廣州方便醫院看望了全體成員和老師,臨別時和大家合影留念。鄧穎超還夸贊“廈兒團”的孩子們:“你們小小年紀就這么熱心愛國,真是我們的國寶。” 赴越南柬埔寨義演 女華僑捐出全部嫁妝 1938年9月,“廈兒團”應邀來到香港,與當地學生聯合會合作,在香港太平戲院演出話劇《小英雄》、《誰是我們的爸爸》。當時每張票價高達十元至幾百港元,不少香港當地文化人與名流均競相購買,場場滿座,連梅蘭芳、茅盾等人都來觀看。 隨后,“廈兒團”接到任務“出國義演”,且此次義演由著名僑胞陳嘉庚全程贊助。 1938年11月中旬,滿載著“廈兒團”成員的“大中華”號客輪抵達越南的西貢。義演期間,當地僑胞紛紛慷慨解囊,一位女華僑把自己準備結婚用的嫁妝、首飾全部捐出,支援祖國抗戰。在柬埔寨義演募捐時,有不少華僑家長親自送子女要求參加“廈兒團”,并提出生活費由家長逐月郵寄。但因種種原因,“廈兒團”婉言謝絕。 凱旋回國受追捧 因戰局改變被迫解散 “廈兒團”本想到新加坡做宣傳,卻因英國政府不予辦理簽證而無奈作罷。又因抗戰前線急需藥品,1939年6月,“廈兒團”改變巡演募捐計劃,帶著愛國華僑的深情厚誼和他們捐贈的物資與慰問金回國,到達廣西桂林,然后繼續義演。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形勢緊張,“廈兒團”被迫解散,孩子們分散到各個抗日團體。新中國成立后,“廈兒團”成員分布在全國各地,有的從事教育,有的成為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機關的骨干人員。 雖然“廈兒團”的所有成員均已過世,但他們的故事仍在廈門人口中傳頌。正如《記廈門兒童劇團》作者金平庸先生在文中說的:“它也許被遺忘了,但,他們的功績是不會被抹掉的!” |
相關閱讀:
- [ 03-07]龍文抗日烈士林思溫:潛伏廈門策劃爆破日本領事館
- [ 07-31]廈門市孫中山研究會會長莊威探望抗日老兵(圖)
- [ 07-16]廈門市民政局著手統計在廈國軍抗日老兵的情況
- [ 05-27]“敏感期”廈門高調播抗日劇 《游擊兵工廠》
- [ 09-04]廈門抗日死難者紀念雕塑落成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