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樓完成了垃圾干濕分離改造?! ?/font> 垃圾收運電瓶車專門運送“濕垃圾”。(本組圖片/記者 殷磊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殷磊 通訊員 李文林)垃圾分類,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避免“垃圾圍城”的重要途徑。實施垃圾分類更是“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基本要求。2014年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在思明、湖里、海滄三個區展開。試點工作不再僅僅要求居民在家中進行垃圾分類,還要從清潔樓改造、運輸車輛配套、終端分類處理入手,打造全程分類收運、處理體系,讓各種不同類型的垃圾,去到它應該去的地方,從根本上推進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7月,湖里區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正式展開,康樂新村二期和源昌豪庭小區作為試點小區,開始實施生活垃圾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程分類。記者日前走進試點小區,實地了解了這里垃圾分類試點情況。 試點 每家免費發放廚余垃圾桶 吳阿姨家是康樂新村二期的住戶。昨日,在她家的廚房里,記者看到了一個粉紅色的新垃圾桶。吳阿姨說,這是免費發放的,很漂亮也很實用,小區里每家都領到了一個,平時剩飯菜和瓜果皮就丟進這個桶里。“還有免費的垃圾袋呢”,吳阿姨指給記者看。可降解垃圾袋分為藍、灰兩種顏色,灰色的放置廚余垃圾,其他的垃圾就放在藍色垃圾袋里。 吳阿姨告訴記者,塑料袋、包裝盒等“干垃圾”都被她扔到客廳里的垃圾桶,剩飯菜等“濕垃圾”都丟到廚房的新垃圾桶,兩個垃圾桶裝滿了就對應丟棄在樓梯口的分類垃圾桶里?!袄诸惼鋵嵰稽c也不麻煩,養成習慣就好了”,吳阿姨說。 湖里區環衛處的負責人說,湖里區垃圾分類試點小區有3000多戶住家、7000多居民,他們給每戶居民免費發放一個廚余垃圾桶及可降解垃圾袋,幫助居民從源頭上將生活垃圾分類。此外他們還在小區的樓道口等位置安裝了100多組分類垃圾箱,供居民投放垃圾。
兌獎卡不存錢,存垃圾分類積分?!?/font>
試點小區居民領到了廚余垃圾桶。 獎勵 做垃圾分類可換牙膏洗衣粉 如何讓小區居民自覺自愿地投入垃圾分類?如何有效監管居民垃圾分類,確保分類質量?這是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最關鍵,也是最頭疼的問題。許多城市因為解決不了這兩個問題,試點了十多年,垃圾分類仍處于原地踏步的窘境。 湖里區試點垃圾分類時想出了好辦法。他們在向每家每戶贈送廚余垃圾桶和分類垃圾袋時,配套分發了專用標簽和一張“家庭生活垃圾分類積分兌獎卡”。按照要求,每戶居民投放的廚余垃圾袋都要貼上標簽,寫上門牌。7月1日,湖里區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正式展開的當天,十多名垃圾分類督導員也同時上崗。他們的工作就是按照標簽,檢查每家每戶廚余垃圾的分類投放情況。如果達到分類要求,每戶居民每天可以得到垃圾分類積分1分,計入“家庭生活垃圾分類積分兌獎卡”中。積分達到一定點數就可以到社區垃圾分類辦公室兌換獎品:10分可以換一小袋洗衣粉或一包餐巾抽紙,20分可以換一盒牙膏和一卷垃圾袋,40分可以換洗潔精或鋼絲球和兩卷垃圾袋,50分能換到一大袋洗衣粉和3卷垃圾袋。 舉手之勞就可以換領獎品,這讓很多小區居民十分開心。吳阿姨說:“垃圾分類本來就是應該做的,現在還可以換獎品,大家都很高興”。 進展 清潔樓改成“干濕分離” 生活垃圾從小區到清潔樓這個過程也實現了干濕分離。記者在小區里看到,湖里區給試點小區配備了兩輛垃圾收運電瓶車,用于在小區內收集居民家中分類后的“濕垃圾”。這種電瓶車小巧靈活,非常適合在小區內穿梭。電瓶車的車斗內設有兩個密閉式的塑料桶,專門用來貯存廚余垃圾。這些電瓶車每天定時將居民分類投放的濕垃圾送到清潔樓。 服務試點小區的康樂清潔樓,于7月1日完成了垃圾干濕分離的改造。兩個全新的勾臂壓縮箱被涂成了藍、綠兩種顏色。“一個用來壓縮轉運廚余垃圾,另一個應付其他垃圾”,湖里區環衛處的負責人說,這樣就保證了在轉運這個環節生活垃圾的干濕分離。這種先進的垃圾箱配備有壓縮機,只需要輕輕摁一下按鈕,壓縮機就會將滿滿一箱的垃圾變成原來的四分之一,垃圾水也通過管道進入排污系統,確保了垃圾在運輸途中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清潔樓的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四倍,還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這種垃圾壓縮箱可以大大降低清潔樓的異味,減少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濕垃圾經過‘統一打包’后,就運至后坑垃圾處理廠進行厭氧發酵,生成沼氣發電”,市環衛處的負責人介紹,1噸濕垃圾可以產生200千瓦時的電量。目前,環衛部門正著手在試點小區建立生活垃圾的臺賬登記制度,對小區垃圾分類的效果進行追蹤、分析。 相關 做好“垃圾分類” 市民爭著出點子 6月16日,市市容環衛管理處與廈門日報攜手,聯合發出征集令,向廣大市民征集開展垃圾分類的意見建議,為垃圾分類工作支招。近1個月來,征集令得到了市民的熱烈響應,各種“金點子”紛至沓來,不少建議都得到了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 建議1 垃圾分類與物業費掛鉤 許女士認為,垃圾分類工作應當充分發揮物業的力量,特別是對垃圾分類的宣傳、監督,物業應當主動承擔重任?!拔依霞以诤祥L沙,我們這里也有小區在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他們把居民垃圾分類與物業管理費掛鉤,采取垃圾分類積分抵扣部分物業費的辦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調動了物業管理企業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許女士認為,廈門在垃圾分類試點中,可以考慮借鑒參考。 建議2 讓更多人知道“分了不白分” “2000年廈門就開始搞垃圾分類試點了,為什么一直做不起來,就是因為配套設施、設備沒有完善”,家住和通里的謝女士認為,廈門的生活垃圾實行混合收集、混合運輸、混合處理,導致居民的垃圾分類成了無用功,挫傷了積極性。“今年的試點工作不一樣了,我從《廈門日報》上看到,運輸車、清潔樓都要進行分類改造,分類處理廠也已經投入試運行,那么市民在家里做分類就不再是沒有意義的了。向市民說清楚這一點非常重要。”謝女士建議相關部門,組織市民代表參觀垃圾分類處理廠和試點小區的清潔樓,同時安排媒體報道,讓更多人知道垃圾“分了不白分”。 建議3 “獎”比“罰”更重要 有人提出,廈門要為垃圾分類制定罰則,對違反垃圾分類規定的單位和個人處以一定金額的罰款。對此,侯先生不認同。他覺得,目前廈門還處在垃圾分類工作的起步階段“獎”比“罰”重要,“2005年昆明制定了相關的罰則,個人最高可罰款100元,單位最高可罰1000元,但近10年下來一張罰單也沒開”。 |
相關閱讀:
- [ 07-11]瑞士人告訴你怎樣儉如何“奢”
- [ 07-10]推廣垃圾分裝要做“慢功”
- [ 06-13]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難在哪?
- [ 06-12]垃圾分類唯有行動才能促觀念變革
- [ 06-12]垃圾分類試點14年為何收效甚微?
- [ 06-12]試點垃圾分類只是火了垃圾桶?
- [ 06-11]“垃圾分類”持久戰不能因“無果”半途而廢
- [ 05-14]垃圾費捆綁水費分類依然無解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