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殷磊 張明蕾)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省委的具體要求,廈門市委市政府認真謀劃、先行先試,蹄疾步穩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今年3月,廈門市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緊接著制定《廈門市2014年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方案》。實際上,去年7月以來廈門市委市政府就已邊謀劃部署、邊探索試點。今日起,本報推出“廈門深化改革進行時”系列報道,展現一年來廈門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美麗廈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美麗廈門”戰略規劃首次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三規合一”,統籌全局引領廈門城市發展?!叭幒弦弧笔菑B門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平臺,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今年3月,廈門成立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蒙徽為組長,市領導劉可清、林國耀等為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以規劃、國土、發改三部門為牽頭單位開展“三規合一”編制工作。經過四個月的緊張工作,目前,第一階段的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通過整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廈門初步形成了全市統一的空間規劃“一張圖”,構建了全市統一的空間信息聯動管理和業務協同平臺。本月底,平臺系統就將進入試運行階段。也就是說,通過“三規合一”,打造有利于科學發展的空間平臺和管理平臺,實現經濟發展目標、土地使用指標、空間坐標“三標”的銜接。 避免“規劃打架” “差異圖斑共12.4萬塊,面積306平方公里”,市規劃局副局長王偉介紹,這是幾個月來,廈門摸清的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在建設用地上存在差異的情況。 按傳統路徑,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三大規劃的編制部門分別是發改委、規劃局和國土房產局。由于規劃主體不同,技術標準、編制方法、規劃期限不一,導致規劃間存在差異,造成土地資源浪費,不利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規劃相互矛盾,削弱了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使得規劃頻繁修改,無法在城市形成明確的建設和保護空間,不利于形成生態優良、功能合理、緊湊發展的城市格局。多規各自為政,使得空間規劃與經濟發展規劃脫節,規劃無法緊扣城市發展脈搏,往往造成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配套不足,造成投資浪費,不利于民生發展。“三規合一”工作就是要讓這些規劃在“一張圖”上達成“共識”,不再各說各話。 (下轉A02版) 名詞解釋 三規合一 “三規合一”就是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等三個規劃基于城鄉空間布局的銜接與協調?!叭幒弦弧笔呛侠聿季殖青l空間,有效配置土地資源,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 現代城市的演進表明,城市雖然不可能僅僅通過規劃生成,但一個好的規劃卻能讓城市發展得更加健康。“三規合一”的“一張圖”不是法定規劃,但它是一個統籌編制的規劃,是打破藩籬、協同一致的規劃,對摸清城市家底,集約利用土地,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強化城市功能和空間結構的引導,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打破藩籬的過程,不是規劃信息的簡單劃一,它是建立在海量的調研、協調工作基礎上的。幾個月來,規劃、國土和發改三個部門,多次和海洋、市政園林、水利、環保、經濟發展、農業等部門召開協調會,就各類用地控制線劃定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同時,就用地線劃定和具體項目的篩選和區政府多次協調。經過不斷的部門協調和市區聯動,城市發展“一張圖”才能基本成形。 不因發展吞噬林田 “三規合一”明確各類規劃的“紅線”和邊界,強化的是一種“底線思維”,市規劃局副局長王偉舉例,在解決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沖突的問題上,“三規合一”就明確了保護空間和建設空間,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指引下,劃定了生態控制線約98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規模控制線約585平方公里、建設用地增長邊界控制線約700平方公里,產業區塊控制線約118平方公里。山體林地、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城市生態廊道、城市公園都被劃入生態控制線,劃定了生態控制線,也就為保障城市生態安全劃下了底限控制線,撐起了一把“綠傘”。生態林地、基本農田因為城市開發建設而不斷被蠶食的現象,在“三規合一”之后,從規劃上消除了存在的空間。 縱觀“三規合一”工作開展的前后變化,我們發現,過去的土地利用是跟著項目走,往往體現了個體的發展利益?!叭幒弦弧焙?,不看項目需要,只看功能要求,依據功能布局來調整土地利用。這樣,可以保證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在三規合一一張圖的基礎上,下一步,我們要把海洋、水利、市政、交通等涉及用地空間的規劃都納入到這張圖中來,形成全市‘多規合一’的一張圖?!蓖鮽ソ榻B。 轉變政府職能 提升行政效率 “三規合一”工作在提高規劃科學性的同時,更創新政府審批流程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張圖”的基礎上,廈門還構建了全市統一的空間信息聯動管理和業務協同平臺,行政審批效率將由此大幅提升。 項目審批在各部門之間來回奔波,蓋數不清的公章,審批效率低下,這是為人們普遍詬病的現象。空間信息聯動管理和業務協同平臺建立后,在初步實現了建設項目信息、規劃信息、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的資源共享共用基礎上,將全市涉及用地空間行政審批的事項接入該平臺。行政審批系統內實現網絡互通,變串聯審批為并聯審批,“跑部門”變成了平臺上的部門內部協調。 以空間信息平臺為基礎,加快推進網上審批、政務公開,特別是將涉及全市生態安全、民生保障的各類用地控制線上網公示,更能夠強化公眾對城市發展決策和管理的監督,為提高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奠定基礎??臻g信息聯動管理和業務協同平臺的構建,不僅僅是通過技術手段提高行政效能,它是實行政務公開,從源頭上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舉措。 |
相關閱讀:
- [ 07-16]漳州中心城區公交規劃通過評審
- [ 07-10]城市新規劃應多為老建筑讓路
- [ 07-09]廈門集美今年新增六個社區公園 一出門就能見綠地
- [ 07-04]當“規劃之父”遇上“規劃之神”
- [ 07-04]官員成“規劃之神”,監管制度何在?
- [ 07-04]“規劃之神”是對城市發展規律的褻瀆
- [ 07-03]連江與福大簽戰略合作協議 將編制城市發展規劃
- [ 07-03]京津冀一體化要能驅霾疏堵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