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澤
廈門晚報訊(記者 劉麗英)媒體報道過,一位母親為了挽救腦癱的大女兒,再次懷孕生下小女兒,并通過高新醫學將小女兒的胎盤組織存入有“生命銀行”之稱的干細胞庫,培養成治療所需的干細胞。之后,妹妹的干細胞移植到腦癱姐姐體內,治愈了姐姐。如今,廈門也有這樣的“生命銀行”了。 昨天,在2014年海峽技術轉移廈門大學專場暨轉化醫學與技術成果產學研對接會上,中源協和福建省干細胞庫正式揭牌、啟動。這個干細胞庫位于翔安火炬高新產業園區,由廈門大學醫學院與國家干細胞工程產品產業化基地共同組建成立,是我省唯一的干細胞庫。 中源協和福建省干細胞庫常務副總經理林建強說,生命起源于細胞,人體衰老是由于干細胞數量的減少和質量的降低。干細胞學就是研究如何利用來源可靠、采集簡便、親緣性強的干細胞,開展疾病治療和延緩衰老。例如,新生兒胎盤、臍帶中富含大量干細胞,假如在新生兒誕生時,運用技術將其中的干細胞提取并儲存在“生命銀行”里,當需要應用時,即用即取,安全方便。“在這方面已有成功的應用。4年前,一名3歲患兒被確診為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孩子出生時,父母為其儲存了一份臍帶血,之后患兒接受了自體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獲得成功。”林建強說。 廈門大學醫學院院長劉祖國教授說,成為干細胞研究基地、干細胞庫必須具備嚴格的條件,經過嚴格審批。以往廈門沒有干細胞庫,市民若要儲存,必須到外地,增加費用,也可能因為運輸等原因造成麻煩。如今,家門口有了干細胞庫,市民若有需求,可撥打咨詢電話;簽訂合同后,干細胞庫工作人員就可到醫院提供服務。 人物專訪 “干細胞之父”吳祖澤:廈門可發力干細胞產業 記者 劉麗英 在昨天的對接會上,中科院院士吳祖澤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他被稱為“干細胞之父”。 干細胞產業是朝陽產業 “所謂干細胞治療,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用造血干細胞治療白血病。這個技術已有半世紀的臨床應用歷史,已經比較成熟。還有一種將被臨床廣泛應用的干細胞是間充質干細胞,目前在國外對該細胞正處臨床研究階段,將可能對200多種疾病有安全有效的治療效果。”吳祖澤說,譬如對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一些急性反應,給病人輸入間充質干細胞,就可減輕反應。間充質干細胞還對重癥肝病、肝硬化、紅斑狼瘡都有較好的療效。 吳祖澤認為,細胞治療作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傳統醫療手段之外的第三種途徑,為多種難治性疾病治療帶來了劃時代的革命,是21世紀的醫學核心。“干細胞產業堪稱朝陽產業,以干細胞為基礎的再生醫學有巨大的市場缺口,全球市場到2020年將突破5000億美元。我國有13億人口,但目前整個干細胞產業只有區區50億元的規模,與我國的人口水平很不匹配。如今廈門也有了干細胞庫,意味著可在這方面發力。廈門大學可聯合中源協和,加快干細胞產業研究盡快向臨床轉化。” 應加強公共細胞庫的建設 吳祖澤說,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分成自用庫和公共庫。與國外相比,我國目前公共臍帶血庫發展相對緩慢,急需通過提高庫存量、開展科研等方式,加快這一公共平臺的建設。 “經衛生部批準,我國在北京、天津、上海、山東等地已經建設了多個公共臍帶血庫。”吳祖澤說,經過10年左右的建設,我國公共臍帶血庫中已經儲存了3萬份到5萬份,私人庫由于更具商業價值,儲存了約50萬份。但在美國,公共庫存量超過30萬份,私人庫約有100萬份。美國每年使用庫存量為2000多份,而我國只有幾十份。“因為公共庫存量少,配型成功率低,加上臨床使用研究不夠,患者難以從中受益。”他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大公共臍帶血庫建設投入,避免公共庫低水平維持的現狀。 |
相關閱讀:
- [ 07-02]福廈漳三城三人同捐造血干細胞:生命接力,真情相“髓”
- [ 06-28]漳州首捐造血干細胞 三城三人同獻愛心屬全省首次
- [ 06-28]廈門、漳州、福州三城上演捐髓生命接力
- [ 04-21]27歲青年兩次捐骨髓給同一女孩 首次捐獻曾孤單落淚
- [ 04-11]廈門志愿者為德國女童捐獻造血干細胞
- [ 04-10]85后青年兩次獻骨髓 閩首例非親緣二次造干捐獻
- [ 12-25]福州女生孤身上北京討債20萬:相信邪不壓正
- [ 11-01]捐獻造血干細胞:用生命影響生命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