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社首批開發25畝地做“城市菜地”。(林廣明攝) 廈門日報訊(文/本報記者 楊繼祥 林岑)海滄推進“百姓富、生態美”,引來了海峽對岸的關注。昨日,海滄街道青礁院前社的濟生緣城市菜地正式開張。通過本報前期的報道預熱,目前已吸收了會員100多人;臺灣無公害環保協會看到本報報道后,盛情邀請城市菜地合作社成員到臺灣參觀交流。伴隨“城市菜地”的開張,院前,一座富有“臺味”的閩臺生態文化村也已雛形初現…… 現場 市民競相當“地主” “原來這是茄子,不是紫色的香蕉啊!”昨日,在青礁村院前社的“城市菜地”里,7歲的陳同學一邊給眼前的茄子澆水,一邊興奮地把自己的新發現告訴記者。 一旁的家長黃女士說,看了本報日前關于院前社“城市菜地”的報道后,第二天她就帶兒子來實地進行考察,當場決定以托管的方式租下一塊20平方米的菜地。“兒子喜歡吃花菜,我們準備拿出大部分面積種。”黃女士比劃著眼前自己認種的土地,當“地主”的心情真是美滋滋。 離黃女士一家的菜地不遠處,味友餐館的負責人逯女士告訴記者,為了給食客提供更新鮮可口的無公害蔬菜,味友餐館認種了一片菜地,現在每天早上“城市菜地”都會配送新鮮蔬菜上門。 事實上,除了味友餐館,海滄街道、翔鷺石化、海滄城建集團等許多單位都紛紛來嘗鮮,每逢周末,更有不少市民驅車前來體驗當“農夫”樂趣。炎炎烈日下,不少人蹲在菜園里,這里摸摸,那里挖挖。據了解,在本報的預熱報道下,截至“城市菜地”開園當日,已有100多人認種菜地,開心地當起了“地主”。 展望 模式將在全村推廣 “以前天天地里忙,現在照料很簡單,經常可到朋友家泡泡茶,輕松多了。”村民蘇德海說,如今自己擺脫了繁重的體力活,變身“城市菜地”顧問,指導市民如何管理菜地,大家都喜歡向他請教“種菜經”。 “濟生緣”合作社理事長陳俊雄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傳統菜地每年每畝收益2.5萬元-3.5萬元,改為“城市菜地”后,按每20平方米一年2400元的租金來算,預計每年每畝收益翻一番。首批傳統菜地試點成功后,他們準備將這種經營模式在全村推廣,讓全村的300畝傳統菜地實現“轉型”。 據了解,院前社首批開發25畝地做“城市菜地”。接下來,二期將打造科普教育基地,讓中小學生有更多機會親近自然,學習農業知識,體驗當“農夫”的樂趣。此外,院前社還將結合保生慈濟文化,打造中草藥種植區,為市民游客揭開中草藥的神秘“面紗”。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過傳統農業向都市農業的創意轉型,院前社盤活了村里的傳統菜地,讓土地和蔬果產生全新價值,為推進“百姓富、生態美”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
相關閱讀:
- [ 05-23]緣何“遍地老少下夕煙”?
- [ 05-07]農業二次飛躍需重振集體經濟
- [ 01-10]高度關注明天“誰來種地”
- [ 12-26]“讓農民體面”事關農業發展大思路
- [ 08-20]治理“空心村”不能犧牲農民利益
- [ 05-06]丈夫去世4個孩子是殘疾 七旬依姆靠種地養活一家
- [ 12-27]妻女精神失常兒子面臨輟學 閩侯農民種田尋希望
- [ 10-18]研究生畢業回家種地,只為書讀死了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