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進口臺灣食品比例圖 東渡檢驗檢疫局在上半年進口的臺灣食品中共檢出衛生安全項目不合格55貨物批,占東渡口岸不合格進口食品的七成以上。其中,“違規添加”共計16批次,占不合格原因的近30%。 “違規添加”導致不合格批次走勢圖 制圖/張平原 如果進行橫向對比,據統計,2013年臺灣食品中因為“違規添加”導致的不合格批次占20.3%,2012年占27.7%,僅次于微生物項目不合格。東渡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今“違規添加”已成為臺灣進口食品不合格的一大主要原因。 廈門日報訊 (記者 崔昊 通訊員 徐維娜)琳瑯滿目的臺灣食品如今已是眾多大陸游客來廈必買的特色“伴手禮”,廈門也是臺灣食品登陸大陸市場的最大口岸。 昨日,作為口岸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臺灣食品質量檢出情況,其中“違規添加”成為臺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元兇”。 揭秘 哪些“違規添加”? 根據東渡檢驗檢疫局官方提供的內容,進口臺灣食品中違規添加的物質主要包括三類。 第一類,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或營養強化劑 官方稱,在小饅頭或餅干中添加色素檸檬黃、日落黃,在豆腐乳中添加苯甲酸,在魚松中添加乳酸鈣,在某飲品中添加玻尿酸,在醬油中添加對羥基苯甲酸丁酯等等,都是檢測中發現的。 第二類,違規添加保健品藥材 如在固體飲料中添加麥冬、川芎、當歸、牛樟芝,在糖果中添加何首烏等。 第三類,違規添加非食用物質 如在膨化食品中添加滑石粉,在竹炭花生中添加植物炭黑,在果蔬汁飲料中添加蘋果多酚、賽洛美、核黃素,等等。 分析 問題出在哪里? 2014年可謂是臺灣食品風波不斷的一年,國家質檢總局曾先后發布臺灣糖果違規使用甜味劑的警示通報和臺灣永和豆漿被檢出轉基因成分的質檢信息。 廈門檢驗檢疫專家介紹,其實有很多臺灣食品被退運的原因是兩岸食品相關法律法規存在不一致,而很多來自臺灣的經銷商并不了解中國的食品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 例如,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食品添加劑的標準不一致。如防腐劑苯甲酸在臺灣地區允許在豆腐乳中添加,添加限量為≤1.0g/kg,而在中國大陸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中則不允許添加;另外,對羥基苯甲酸丁酯僅在臺灣地區被允許使用。 同時,臺灣保健食品市場巨大,已成為臺灣食品的特色產業,經銷商希望能夠以普通食品的名義打開大陸市場。臺灣的保健品主要包括茶、酒、蜂制品、飲品、湯品、鮮汁、藥膳等,原料一般包含營養強化劑、中藥材或動植物萃取液等被證明具有功能性的成分。 還有個別經銷商片面追求食品的新、奇、特,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保健成分,采用食品原料的混搭,從而容易催生新的食物品種,造成國家標準引用的缺失。 建議 食品安全標準 兩岸要多交流 針對臺灣食品的“違規添加”問題,檢驗檢疫部門建議,首先加強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就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方面的交流與溝通,防止兩岸因標準差異而導致進口貨物退運或銷毀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其次,加強口岸食品成分鑒定能力,防止進口食品出現標簽欺詐問題,如存在“掛羊頭賣狗肉”或者部分配料未標識的現象;同時,還應嚴格落實進口商主體責任,督促進口商優選生產企業及產品,將經銷商多次進口不合格食品的行為納入企業誠信管理系統,督促企業誠信經營,合法銷售。 案例 新食品“酵素油” 無標準遭退運 今年2月,1批重360.73千克的酵素油被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退運。該批來自臺灣的酵素油由85%的植物油和15%的植物發酵液混合而成,此類食品目前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而進口企業也未就此類食品提出申請并取得許可資質。 這事實上就是個別經銷商片面追求食品的新、奇、特,“催生”出新的食物品種,造成國家標準引用缺失的具體實例。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條規定“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或者首次進口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進口商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的安全性評估材料。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作出是否準予許可的決定,并及時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
相關閱讀:
- [ 02-13]多款進口食品、化妝品被曝不合格 廈門多家超市暫未發現
- [ 02-01]進口食品成市民年貨"新寵" 迅猛搶灘廈門背后亂象隱現
- [ 07-19]歐元貶值進口商品價格下降 廈門進口食品價格不變
- [ 12-22]廈門商家掘金進口食品 重重稅費下價格仍難言大眾化
- [ 06-03]塑化劑風波殃及進口食品 廈門商家改打"天然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