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肝炎日”,本報特邀第一醫院專家執掌市民熱線 ■專家提醒:目前正值甲肝、戊肝高發季,豬肝、海鮮要燙熟才能食用 ?
管不住嘴,當心染上戊肝病毒。漫畫/林聰敏 廈門晚報訊(記者 蘇奇 通訊員 閔莉)昨日是第四個“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題是“重新思考”,旨在重新正視病毒性肝炎這一人類的“沉默殺手”。目前,常見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這些肝炎病毒可致急、慢性感染和肝臟炎癥,可能引發肝硬化和肝癌,每年可奪去近140萬人的性命。 昨日,本報特邀第一醫院杏林院區副院長、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劉家俊執掌本報市民熱線,為市民解答肝炎及戊肝疫苗接種問題,市民來電踴躍。劉家俊提醒,夏季是甲肝、戊肝的高發季,市民應注意飲食衛生和手衛生,謹防病從口入。 【警報】 危害已超甲肝 病情更加嚴重 隨著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有效的行為干預,我國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數量已由9.75%降至7.18%,由全球高流行區降為中度流行區。然而,肝炎在某種程度上仍被忽視,尤其是最晚被發現的戊肝。 據國家衛計委傳染病疫情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2013年,戊肝發病人數已連續兩年超過甲肝,死亡人數更是遠超甲肝。戊肝病死率約1%-5%,而甲肝僅0.01%。在成人中,戊肝的發病與病死率居各型病毒性肝炎首位,住院費用約1-2萬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劉家俊說,僅他所在的科室,每年大約接診戊肝患者100多例,“與甲肝不同的是,戊肝主要感染人群是成人,臨床中接到的成人黃疸肝炎患者絕大部分都是戊肝。” 感染戊肝者,多數起病較急,患者會出現發熱、疲乏、食欲減退,厭油、惡心嘔吐等全身及上消化道不適,常見黃疸,表現為皮膚、黏膜、眼白發黃,小便呈濃茶色。 劉家俊說,戊肝癥狀與甲肝類似,但病情較甲肝更重,病程更長,戊肝最長潛伏期可達75天,嚴重者可出現肝衰竭乃至死亡。 【病因】 人畜共患病,求“鮮”之后易得病 劉家俊介紹,戊肝是一種人畜共患病,除了戊肝患者、亞臨床感染者為傳染源外,豬、牛、羊、鹿、鼠、狗、貓等攜帶戊肝病毒也可成為戊肝的傳染源,攝入被污染的水源或帶有戊肝病毒的豬肉、豬肝、海產品等,可能會患上戊肝。 其中,豬是戊肝最主要的動物傳染源,研究發現,我國80%以上的商品豬攜帶戊肝病毒。此外,廈門人常吃海鮮,而海鮮尤其是貝類,被戊肝病毒污染的可能性也較高。 不少市民一味求“鮮”,喜歡生食海產品,或在吃火鍋時為求肉質鮮嫩,將海鮮、豬肝等涮一涮就大快朵頤。對此,劉家俊提醒,生肉或半熟動物肉制品、海產品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否則,未被殺死的戊肝病毒可能纏上你。 |
相關閱讀:
- [ 09-22]地鐵“禁食”同時也要解決“進食”難題
- [ 05-30]剩菜剩飯應該被處罰嗎?
- [ 06-21]福州“文明餐桌”倡導“文明節儉” 持續到11月
- [ 08-10]軟件園"放心餐廳"開業 將解決3萬多人就餐難問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