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祈福網站頁面。
最新進展
“祈福”網頁鏈接被封停
網友擔心
會不會被詐騙分子利用
警方提醒
互動網頁多
小心陷阱
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朱俊博 實習生 許敏)云南昭通地震發生后,在微信朋友圈里迅速流傳一個主題為“為地震祈福”的網站。在該網頁上,只要輸入自己的名字,立馬會生成“我叫XX,我來自XX,我是第XX位為災區祈福的人”。通過排名顯示,該網頁在昨晚封停前,已有近5000萬人“祈福”過。
“祈福”之后,有人開始擔心:這是不是借“祈福”為名設立的“釣魚”網站啊?詐騙分子會不會利用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詐騙?
網絡專家認為,這類網頁確實能搜集到個人信息,但如果用于詐騙,成本太高。我市警方說,目前暫未接到因為此類鏈接而上當受騙的報警。
昨晚,該網頁已被封停。
現象
朋友圈里忙壞了,人心惶惶
網頁鏈接的操作過程不復雜,只要你在“祈福”的網頁上輸入自己的名字,你的名字、你所在的城市、以及你是第多少位祈福人等信息立即生成為一張頁面,并分享到朋友圈中。
記者注意到,這個網頁鏈接是從昭通地震后開始的,在記者的朋友圈里,有很多人都轉發了該鏈接,通過排名顯示,該鏈接已有近5000萬用戶“祈福”過。
昨天上午,一條消息的出現讓朋友圈再次發生騷動。這條消息稱,該“祈福”網頁是套取用戶身份信息的詐騙網,“當你輸入信息后,它將通過網絡抓取數據包的形式套取你的身份、手機、微信和居住位置等內容,很快,他們將為你定做一個故事,用于詐騙你的錢財。”
和那個“祈福”網頁一樣,這條消息再次在朋友圈里迅速擴散,弄得大家人心惶惶的。
進展
網頁鏈接昨晚被封停,網站公告稱“無不良”
昨天下午,祈福網站發布公告稱:經微信官方確認,本活動無任何不良信息,部分人士造謠祈福收集信息,將善意化為惡意攻擊,我們已進行報警處理。
昨日晚些時候,騰訊通過官方微博對此進行了回應:經微信的技術專家分析,該鏈接和頁面并不存在惡意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但此鏈接因為誘導用戶分享,違反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則,我們已對其進行了相應處理。
據騰訊微信團隊的工作人員介紹,該祈福網頁只要求用戶填寫一個昵稱和城市,并不涉及身份證、手機、微信號、詳細居住地址等個人信息,只能算是誘導分享的一個變種,不算詐騙。但誘導分享的內容充斥朋友圈后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已被微信列入了嚴打的黑名單。
昨晚,該祈福網頁鏈接已被封停。
個人信息泄露之后,騙子們會不會“私人定制”詐騙內容?昨日記者咨詢了廈門警方,警方表示,從目前接到的110報警記錄來看,暫未發現有市民因為分享“地震祈福”鏈接而遭到詐騙的報警記錄。
在“祈福”網頁上,如果要做到“私人定制”騙局,難度還很大,“畢竟用戶透露的信息有限,甚至連名字都有可能是假的。”在廈門一家網絡科技公司工作的小李說,而且身份證號、居住地址、手機號等都不全,如果用于詐騙,很難做到精確掌握用戶信息。
分析
如今互動網頁很多,小心陷阱
“這類網頁確實能起到搜集客戶信息的功能。”小李告訴記者,有的網絡產品的后臺數據庫可以對該產品的流量、使用人群、使用時間段等做分析,其中就包括了用戶的信息。“比較大型的APP軟件,其實在客戶使用時,就會不知不覺地將客戶信息傳輸到系統后臺。”小李說。
之前央視曾對手機內的預裝軟件進行過曝光,不少預裝軟件也能搜集到用戶的信息,“這種網頁鏈接,其實和預裝軟件的道理是一樣的,客戶在前端用,信息就傳到后端了。”小李說。
很多網友輸入的不是真名,這也導致要搜集“祈福”網頁客戶的全部資料還比較難,不過,“有的人輸入的名字是真的,部分微信用戶會用手機號登錄注冊。”小李說,兩者一結合,通過專業網絡的搜索,一些經常上網、粗心大意的用戶在網絡上留下的其他資料會被“挖”出來。
記者注意到,在微信朋友圈里,還有不少類似的網頁,比如“測測看5年后你的生活狀態怎么樣?”或“測測你最假的一面是什么?”之類的測試,無一例外的是,在測試前都需要在指定頁面上輸入用戶的名字,不過對于姓名的真假,網頁沒有做出嚴格限制,但不少用戶都是用自己的真實名字來測試。
根據以往的詐騙案件分析,記者了解到,騙子們之所以對受害者的信息掌握清楚,很大方面是從一些非網絡的渠道竊取的,比如市民在生育、購車、就學等方面的辦理過程中,留下了相關信息,詐騙環節中專門有一環,是購買此類信息,騙子們一拿到手后,就可以制造出“生育補貼”、“購車退稅”、“義務教育退費”等騙局,點對點地進行詐騙。
提醒
警方:個人信息
不要在網頁上隨意填寫
針對“祈福”網頁,各地警方均有發聲。
昨天中午,深圳市公安局通過官微發布相關提示信息稱:“大家關心災區是對的,因此而隨意泄露個人信息卻是不可取的”,但并未在微博中直接回應該鏈接是否真為“詐騙信息的程序”。
嵊州市公安局發布微博稱,畢竟“祈福”鏈接有可能存在套取用戶身份信息及詐騙的相關風險,因此希望大家提高警惕意識,謹防個人信息泄露。
廈門警方也呼吁市民,不管是在電腦前還是手機上,瀏覽信息時一定要做好個人信息的保護,不要隨意在網頁上填寫個人的任何信息,最大限度保護個人隱私,尤其是涉及家庭住址、銀行卡賬戶、身份證號碼和工作就學單位的信息時,更要小心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