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兒科醫生的“兩高一低” 高負荷:一邊打點滴,一邊看病 “兒科醫生可以說把天底下的辛苦都嘗盡了!”廈門著名兒科專家、廈門市醫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一醫院兒科主任吳謹準曾對媒體感慨。關于兒科醫生的困境,他多次通過媒體呼吁社會關注。 “從早上開始上班的那一刻起,就忙得根本停不下來。”第二醫院兒科主治醫師蔡醫生說,由于坐診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很多兒科醫生都患上了腰間盤突出的“職業病”。在兒科接診高峰期時,有的醫生累到生病都不敢休息,甚至要一邊打著點滴,一邊給患兒看病。 高風險:孩子病情敏感 家長易動粗 兒科屬于‘啞科’,小孩通常沒有病情主訴,都得靠醫生自己去觀察、判斷,對醫術、耐心、責任心都有很高的要求。 此外,現在家長對孩子的病情都非常敏感。一位兒科醫生告訴記者,有時一個小孩生病,全家四五個大人陪同,兒童變癥又非常快,病情一時沒有好轉或稍出現加重跡象,家長就可能一股腦把賬都算在醫生身上。再加上現在兒科人滿為患,等待數小時才能看上兒科門診已成為常態。天底下的家長都認為“只有自家的孩子病得最重”,等待時間一長,家長就容易著急,一著急,就上火,一上火,就爆發沖突。 今年三月,廈門一家三甲醫院兒科曾在3天內發生了4起沖突,有家長叫了很多人動手打醫護人員。 低收入:收入與付出不匹配 按照如今醫院績效考評機制,檢查、治療項目多,醫生的收入也相應增加。而兒科是大門診、小病房,檢查、治療手段和用藥相對少,醫生收入也受到影響,收入與付出完全失衡。收入上不去,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激勵機制,也使兒科醫生普遍缺乏價值感,造成崗位人才流失嚴重。 “相對于醫院同行,兒科醫生的收入就算不是最低,也是比較低的。”一位兒科醫生說。 【建議】 兒童常見病可選基層醫療機構 今年6月正式揭牌的廈門市兒童醫院開診兩個月來,接診病人已超2萬人次。不過,記者了解到,目前,這家醫院人員配備仍未完全到位。“第一批招了80多人。”市兒童醫院辦公室負責人說。“接下來,第二批還要招100多人,這項工作很艱巨。”他坦言。 “兒科招聘難,是全國的普遍現象。”廈門一家三甲醫院人事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醫院為招一個兒科醫生,在網上掛了一年公告,至今還沒招進一個人。” 兒科專家建議,兒童多發病和常見病,可先選擇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就診。 |
相關閱讀:
- [ 07-17]期待官員辭職下海不再成熱點
- [ 07-16]“節骨眼”上辭官,有啥“辮子”沒?
- [ 06-27]三明小伙辭職捐髓 為深圳19歲青年送去希望
- [ 06-25]保持冷靜別著急為辭職孝母公務員點贊
- [ 06-25]明確“引咎辭職”的權力倫理
- [ 06-18]辭職欲往澳門賭 未能如愿偷賭友
- [ 05-30]處理“裸官”不能止步于調整崗位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